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為何說北齊皇帝高演是“禽獸王朝”唯一的明君?

為何說北齊皇帝高演是“禽獸王朝”唯一的明君?

時間:2019-06-29 08:56:5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高演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自文宣帝高洋於公元550年逼迫東魏孝靜帝禪位、自立為帝建立北齊以來,歷任皇帝大都荒淫無恥、變態亂倫、殘暴兇虐,一個個像瘋子,被稱為歷史上的“禽獸王朝”。

北齊歷任皇帝中,能稱得上正常人的,隻有高歡的第六子——北齊第三任皇帝孝昭帝高演,他雖然隻當瞭兩年皇帝就因驚嚇致死,但繼位後選賢用能,勵精圖治,使北齊成為南北朝時期勢力最強的割據政權。即便如此,也不能挽救北齊的快速衰亡,僅僅十六年後,曾經強盛一時的北齊王朝就走到瞭盡頭。

北齊的短命悲劇,固然與歷代皇帝昏庸殘暴、導致朝政混亂有關,但縱觀北齊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和衰亡史,卻與高演有著很大的關系,正是這位被稱為北齊王朝唯一的正常皇帝,為北齊的快速衰亡埋下瞭伏筆,或者說,高演是加速北齊滅亡的掘墓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篡位殺侄,開瞭北齊皇室骨肉殘殺、內鬥爭奪的惡劣先例。父死子繼,是封建社會千百年來沿習的皇位承襲制度,雖然歷史上不乏兄終弟及的傳位現象,但多數是因為子幼年少,皇帝為瞭避免朝政動蕩,不得已而為之。但文宣帝高洋死時,繼位的太子高殷已經十五歲,在古代,這個年齡算不上年少瞭,即便不能完全獨立執政,也有楊愔、燕子獻、宋欽道等一班有名望的權臣輔政。

而且,高殷從小聰慧好學,博覽群書,性格也寬厚仁慈,即位後,在楊愔等老臣的輔佐下,勵精圖治,施行瞭整頓吏治、選賢任能、關心民生、減輕徭役、改革軍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北齊王朝一度扭轉瞭高洋晚期的朝政混亂現象,出現瞭政治清明的良好局面。

但高演早有篡位之心。高洋生前就看出高演有野心,所以臨終前特意交待高演:“如果你以後想奪位,請不要殺瞭我的兒子。”高演當時嚇出一身冷汗,連連否認。“因謂昭帝(高演)曰:‘奪時但奪,慎勿殺也’。”(《北史》)

高洋一死,高演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準備時機成熟,奪取皇位。高演的不臣之心,楊愔等輔政大臣十分清楚。為瞭消除威脅,就建議高殷將兩位皇叔高演、高湛派到外地任刺史。

但高殷不忍心,最後決定兩位皇叔一人留在都城,一人離京外任。但消息泄露,高演、高湛大怒,以接受任命為由,在太皇太後婁昭君的支持下,設宴捕殺瞭楊愔等人,並將高殷廢黜,高演即位。第二年,又派人將高殷誅殺。

自從殺瞭侄子高殷以後,高演經常做惡夢,神不守舍。一次騎馬打獵遊玩時,座騎被一隻兔子所驚,高演摔傷,之後精神恍惚,不吃不喝,很快去世。

高演在位不到兩年,雖然執政成績斐然,但他開瞭篡位殺侄先例,帶來瞭惡劣影響。高演死前,想到自己殘殺侄子的事,擔心其子高百年即位後,也遭受同樣的命運,嚇得不敢讓太子即位,而是直接將帝位傳給瞭弟弟高湛。“遣使詔追長廣王(高湛)入纂大統。又手書雲:‘宜將吾妻子置一好處,勿學前人也’。”(《北齊書》)——寫瞭手書給高湛,請求他妥善安置自己的妻子,別學自己當初那樣殺掉侄子。

但天算不如人算,高演篡位殺侄的惡行,不僅自己受到瞭報應,還造成瞭更多的骨肉相殘。他死後,高湛先是強占瞭高洋之妻李皇後。因為朝臣對高湛即位並不服氣,其子高百年也覺得是高湛搶占瞭他的皇位,一直心懷不滿,後來高湛以謀反罪名將其誅殺。為瞭清除威脅,高湛還先後將高洋之子高紹德、高澄之子高孝瑜、高孝琬全部誅殺,搞得皇親貴族人人自危。

清除能臣,導致奸佞小人橫行,朝政更加昏暗。歷史經驗表明,一個朝代的盛興,除瞭執政者的能力出眾和政治開明,離不開有文治武功之才的文臣武將。從高歡開創北齊基業,到高洋立國,北齊的興盛發展,手下籠聚瞭一大批名臣能吏。如,楊愔、燕子獻、宋欽道、斛律光、可朱渾天和等。

但在高演篡位之時,為瞭清除威脅,將楊愔、燕子獻、宋欽道、可朱渾天和等功臣名將全部誅除。特別是宰相楊愔,才智超群,聲望素高,生前極受高歡重視,先後將兩個女兒嫁給楊愔。高洋晚年兇殘暴虐,不理政事,搞得人心惶惶,朝政權委托給楊愔。楊愔處理得有條不紊。據《資治通鑒》載:“(高洋)委政楊愔,愔總攝機衡,百度修敕,故時人皆言主昏於上,政清於下”。時人都評論說,雖然君主昏庸,但政事卻被楊愔打理得清明有序。

正是高演的濫殺忠良賢臣,給奸佞小人上臺提供瞭可乘之機。武成帝高湛即位後,開始寵信和士開等奸臣。和士開擅於握槊(一種棋類遊戲),經常陪高湛和皇後胡氏遊戲玩樂,又善於諂媚討好,因此倍受寵幸,後來又和胡皇後私通,不斷受到提拔。為瞭專權,和士開曾勸說高湛及時行樂:“自古帝王,盡為灰燼……陛下宜及少壯,恣意作樂,縱橫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敵千年。國事分付大臣,何慮不辦,無為自勤苦也。”(《北齊書》)

在一班奸佞小人的鼓動下,高湛隻當瞭幾年皇帝,就提前禪位給瞭兒子高緯,自己做起瞭太上皇,專心恣意作樂。高湛去世後,後主高緯繼續寵信奸佞,聽信讒言,先後誅殺瞭瑯琊王高儼、蘭陵王高長恭、大將斛律光等皇室親族,朝政完全掌控在瞭陸令萱母子、和士開、韓長鸞、高阿那肱等奸臣手中。

特別是冤殺名將斛律光後,北齊更是自毀長城,曾多次敗於斛律光的北周武帝宇文邕聽到斛律光被殺的消息後,高興地下令赦免本國全部罪犯進行慶賀。攻滅北齊後,宇文邕感慨地說:“如果斛律光還活著的話,我哪能跑到鄴城來?”下令追贈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周武帝聞光死,大喜,赦其境內。後入鄴,追贈上柱國、崇國公。指詔書曰:‘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北齊書》)

北齊由盛轉衰,僅僅28年就快速滅亡,背後固然有深刻復雜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但通過北齊的衰亡史,不難看出,統治者昏庸無道、君主更替頻繁、奸佞專權亂政,都是加速其衰亡的催化劑。

高演雖然是北齊王朝唯一的正常皇帝,從執政能力看,也算得上是能力突出的一位名君,但他打破皇位立嫡規則,篡權奪位、骨肉相殘、濫殺忠良的惡劣行為,為後期北齊的政局動蕩、肆無忌憚的皇室相殘、濫殺文臣武將,埋下瞭隱患,此後,奸佞橫行,朝政更加昏暗腐化。腐朽的統治,使北齊王朝一步步走向亡國之路。

假如當初高演不搞篡位殺侄,而是和楊愔等能臣共同輔佐高殷,北齊皇位也就不可能頻繁更替,高湛、高緯這對昏暴父子和他們手下的一眾奸臣小人,也就不一定會有機會實施暴虐統治、專權亂政,北齊會不會改寫南北朝的歷史走向呢?隻是,歷史從來沒有如果,留下的隻是後人的慨嘆。

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演——這個北齊皇室中唯一的正常人,是不是加速王朝滅亡的掘墓人呢?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