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如果他在多活幾年的話 明朝會亡於崇禎之手嗎

如果他在多活幾年的話 明朝會亡於崇禎之手嗎

時間:2019-06-29 17:10:5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如果萬歷皇帝不死明朝會亡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萬歷皇帝朱翊鈞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歷在位期間,大明王朝開創瞭“萬歷中興”,還取得瞭“萬歷三大征”(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役)的輝煌勝利。萬歷朝還湧現瞭許多賢臣名將,比如張居正、戚繼光、李成梁。

那麼,萬歷皇帝取得瞭這麼多成就,他算是個好皇帝嗎?答案是否定的。萬歷不但不是一位好皇帝,而且還是一位糟糕透頂的皇帝。明朝有許多昏庸的皇帝,但如果要在昏庸前面加一個最字,那恐怕就隻能是萬歷皇帝朱翊鈞瞭。

萬歷皇帝在位48年,但卻有長達三十年不上朝的記錄。大臣跪在宮門外請求皇上親理朝政,萬歷皇帝不予理睬。大臣遞奏折進去請求批示,萬歷皇帝留中不發(既不同意,也不反對,而是擱置一邊不予理會)。甚至是“萬歷三大征”這樣的軍國大事,萬歷皇帝也隻是在後宮中通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面傳達聖意。大學士、內閣首輔(百官之首,地位相當於宰相)朱賡“輔政三載,猶未一覯天顏”,就是說朱賡做瞭三年的內閣首輔,卻沒見過萬歷皇帝一面。

那麼問題來瞭,萬歷皇帝這麼懶惰無為,為什麼他在位期間還能取得上述那些成就呢?其實功勞要歸結於一個人,那就是萬歷朝前十年的內閣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擔任首輔期間,進行瞭一系列改革,讓大明王朝在民生、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得到瞭卓有成效的進步,“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後來,隨著張居正的去世,他一生所致力的改革也就逐漸被廢棄掉瞭。萬歷皇帝在張居正去世後開始親政,但此時才真正掌握大權的萬歷並沒有將大好局面保持下去,而是利用皇帝的身份,開始過上瞭沉迷於酒色的生活之中。

“萬歷三大征”發生在萬歷二十年至萬歷二十八年(1592年-1600年),離張居正去世已經有十幾年時間,但這也是多虧瞭張居正當年給大明王朝留下瞭好底子,所以雖然萬歷皇帝消極怠工,但明朝的傢底還算厚,尚且經得起折騰。

可是到瞭萬歷朝後期,國傢又是怎麼樣一個情況呢?首先是朝廷中樞癱瘓。到瞭萬歷四十年(1612年)時,作為國傢最高行政機構的內閣隻剩下首輔葉向高一人;六部之中,除瞭吏部,其他五部都沒有尚書(各部的最高長官);作為最高監察機關的都察院八年沒有主官。

在軍事方面,萬歷朝後期邊務廢弛,朝廷經常欠發軍餉。戍邊的士兵得不到糧餉就沒有飯吃,於是很多士兵幹脆把自己的武器、甲胄、馬匹都賣掉換糧食吃。此外,軍隊的士氣低迷、軍紀極差,一旦遇上戰事,這些士兵往往裝死扮活,不肯出戰。新招募來的士兵也大部分是無賴之徒,隻在軍中混日子、領糧餉,當需要他們上陣殺敵的時候,一個個就找機會開溜瞭。這樣的軍隊,指望他們保傢衛國顯然不現實。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出動十一萬大軍,與後金(即後來的清朝)的六萬八旗軍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展開決戰。結果在短短五天之內,明軍損失兵力約五萬人,“薩爾滸之戰”以明朝徹底失敗告終。

“薩爾滸之戰”大敗的消息傳至京師後,朝野震動。78歲的吏部尚書趙煥,帶領群臣跪在皇宮文華門外,請求萬歷皇帝召見群臣,共同商討守衛遼東的策略。文武百官從早上跪到半晚,結果萬歷皇帝隻是派出一名太監讓大傢各回各傢。

在萬歷皇帝的長期怠工影響下,原本傢底豐厚的大明王朝終於被徹底掏空瞭。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這位明朝最昏庸的皇帝終於走完瞭他荒唐的一生,萬歷留給自己子孫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闖王”李自成率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

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幾乎沒過上一天好日子,“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這是對崇禎帝在位期間生活的最貼切的評價。不過,雖然崇禎很努力,但也回天乏力。明朝終於還是在他手中被滅亡瞭。假設如果萬歷皇帝能再多活幾年,明朝可能就不會亡在崇禎帝手中,而是在萬歷手中就結束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