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下葬按皇後規格?李治為什麼要這麼做?
公主下葬按皇後規格?李治為什麼要這麼做?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唐朝是歷史上一個十分強盛的王朝,唐朝皇帝李治在位期間,發生瞭很多事情,一個公主下葬要按照皇後的規格呢?
新城公主是李世民的小女兒,她的母親是長孫皇後。在新城公主出生後不久,長孫皇後便過世瞭。此後,李世民安排她與一母同胞的李治和晉陽公主一塊生活。兄妹三人相互照料,關系十分親密。唐太宗去世之前,親自為新城公主挑瞭個駙馬:長孫詮。不過,李世民剛剛作出安排沒多久,便撒手人寰瞭,沒能看到小女兒出嫁。
顯慶四年,長孫無忌遭到李治的清算,被李治逼死在傢中。隨後,長孫傢族遭受瞭滅頂之災,長孫宗族子弟大多被誅殺。李治是新城公主的大哥,所以,他對妹夫長孫詮網開一面,僅將長孫詮發配到瞭西南。不久之後,長孫詮被害,二十三歲的新城公主便成瞭寡婦。唐朝的婚姻觀比較開放,東陽大長公主不忍看新城公主獨守空房,便請求李治將新城公主許配給韋正矩。韋正矩是個奸佞小人,他之所以迎娶新城公主就是為瞭借她的身份向上爬。在東陽大長公主面前,韋正矩表現得人模人樣深得長公主的信任,所以得到瞭迎娶新城公主的機會。

東陽大長公主是李世民的九女兒,在李世民的子女中威信較高。因為東陽大長公主頗有影響力,所以李治采納瞭她的建議。除此之外,新城公主是在李治庇護下長大的,李治非常寵愛這個妹妹。因為李治懲治瞭長孫詮,所以他對妹妹心懷歉疚,為瞭做出彌補,李治一直打算為妹妹挑個新駙馬。李治認為:東陽大長公主推薦的人選自然是人中龍鳳。總而言之,從當時李氏兄妹的期待程度來看,他們一度認為韋正矩與新城公主的婚姻是天作之合。
不過,在兩人大婚之後,韋正矩的狐貍尾巴逐漸露瞭出來。顯慶四年以後,李治的身體每況愈下,基本失去瞭理政的能力,李治將軍國大政全部托付給武皇後。武則天手握大權,開始報復那些反對自己的大臣。因為新城公主是長孫皇後的女兒,所以武則天非常討厭她。韋正矩一心想要借著公主的身份向上爬,可是,武則天怎會重用新城公主的駙馬呢?
韋正矩弄清來龍去脈後,將一切都歸咎於新城公主,每日對她冷嘲熱諷。新城公主哭著跑到李治面前哭訴,可是,此時的李治已病入膏肓自顧不暇,哪有餘力幹涉妹妹的事呢?為瞭給妹妹出氣,李治委托武則天處理這件事。武則天自然不會理會新城公主,她巴不得新城公主過得越慘越好。新城公主回傢後,再次遭到丈夫的冷語,心中的鬱悶無處發泄,沒過多久就病倒瞭。新城公主在病榻上,韋正矩仍不肯善罷甘休,新城公主一怒之下,竟與韋正矩大吵瞭一架。要知道,新城公主善良溫柔,她一輩子與人無爭,這是她僅有的一次失態。過瞭一段時間,可憐的新城公主暴斃,離開瞭這個讓她無奈的塵世。至於新城公主的死因是什麼,史料中並無記載。有人說新城公主是被韋正矩害死的,不知是真是假。

新城公主過世後,李治痛苦萬分。畢竟,新城公主是自己最寵愛的妹妹,他想不通,為何新城公主會在二十八歲的青春韶華中暴斃。他召見太醫詢問新城公主的病情,太醫無意之間說出瞭韋正矩曾無禮於公主的話。李治立即想到前段時間新城公主哭著向自己告狀時發生的事,認為妹妹的死韋正矩脫不瞭幹系。就這樣,高宗一紙詔書將駙馬韋正矩送上刑場,將其斬首示眾。
李治為瞭彌補對妹妹的歉疚,他為新城公主辦瞭一場規模盛大的葬禮,以皇後的規格為妹妹下葬。不過必須指出,無論史書還是墓志,從來都是說“葬事宜依後禮”。結合史料及墓葬情況可知此處的“葬事”應是指葬禮規格,而非後某些今人以為的陵墓規格。此外,李治還要求全國的富貴人傢在一年中禁止奏樂跳舞,老百姓三個月不許娶親。此外,李治認為:妹妹患病時,她身邊的下人照顧不周,於是,便命士兵用刀子刮去公主墓壁畫上侍從的臉,免得九泉之下的妹妹看到這些侍從的臉心煩。可惜的是,新城公主已閉上瞭雙眼,她根本不知道在自己死後哥哥做瞭這麼多。
從新城公主的人生際遇來看,雖出身天潢之傢,長於皇帝父兄愛護之中,初封衡山,又早早獲得實封。但是,她比十二歲就早早夭折的晉陽公主淒慘得多,畢竟,晉陽公主度過瞭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不必面對後來發生在李治兄妹身上的種種事端。

其實在歷史上多數人認為李治作為一個皇帝是不合格。對他的評價是多是昏庸無能。尤其是歐陽修撰《新唐書》以後更甚,今天的電視裡的李治更多的時候是在武則天的淫威控制之下。簡直是有些慘不忍睹瞭。在這裡說說我個人的淺見。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以往的人們在對李治進行評價的時候總是以李世民作為參考。他自己也無法從他父皇的籠罩下擺脫陰影。即使對他在位期間的政治評價,也會和貞觀之治聯系起來:“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好像隻有這樣才能叫人明瞭高宗的政績。
表面上看李治在位的時候平平淡淡,沒有什麼對政治大的改動。有的人就以此認為這是李治的無能。我恰恰認為。李治的不作為就是最好的作為。他的行為就讓人想起瞭一個成語”蕭規曹隨”,因為他的前輩們已經很好的為國傢規劃瞭藍圖。要做的就是繼續下去。而李治很好的執行瞭”偃武修文”的國策。 繼續沿著國傢建設和發展的正確道路開拓前進,怎麼能夠給他一個“昏懦”的評價呢?
對李治的評價昏庸無道的最重要證據就是他一手創造瞭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他們兩人並駕齊驅的時候,總是被武則天搶占瞭頭籌。對於武則天的幹政。我想是因為愛和信任。所以李治很依賴於她。高宗委托政事於武則天,雖然心甘情願,但也不是完全放任。更何況,他還常常會命令皇太子監國,代他處理國政,而不是完全地依賴武則天一個人,而李治的後期實在是病的太歷害瞭。史書說。 “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這時的他要治理國傢沒有幫手是不行瞭。 武則天無疑是最好的人選,武則天的野心顯現主要是後期和李治去世瞭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