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日歷為什麼叫“萬年歷”?“萬年”的含義是什麼?

日歷為什麼叫“萬年歷”?“萬年”的含義是什麼?

時間:2019-07-02 08:06:5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日歷為什麼叫“萬年歷”?“萬年”的含義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現代人理解的萬年歷,就是能查詢很多年的日歷,不說萬年但百年肯定是足夠的。實際上萬年歷是古代傳說中一部古老的太陽歷,之所以叫“萬年”是因為發明這種日歷的人叫萬年。當時實行的各種節令很亂,萬年想要把節令定準,所以設計瞭一個可以測量日影計時的晷儀。長久使用後,萬年發現瞭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就會重復一遍,這才為此後發明萬年歷打下基礎。不過這也隻是傳說,真偽就要靠大傢來判斷瞭。

日歷是今天人們最熟悉的事物之一,因為幾乎每部智能手機裡都會帶有日歷類的軟件,供人們查詢日期,記錄事項。對小編來說,日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來查詢放假信息瞭。

中國最早關於日歷的記載是在1100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那時皇宮中已使用日歷瞭,當時的日歷又稱皇歷,按月分為12冊,其中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因為上面每頁都會記載著皇帝當日的所作所為。

現在日歷又叫做萬年歷,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日歷很準確,甚至能推導至一萬年之後的某一天是幾月幾日?其實並不是。

在中國,日歷被叫做萬年歷的時間已經很久瞭,相傳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紀念最早發現歷法存在的那個人,他名字就叫萬年。

相傳,商朝第十三任國君祖乙時期,有位叫萬年的人苦於當時人們認知的節令很亂,他根據日照樹影的長短,以及自己動手做的五層漏壺,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便會重復一次。

當時的國君祖乙也正在命大臣阿衡敬祭天神,以便掌握天時節令。這當然是行不通的,萬年聽說後,就帶著自己的發現去面見國君。國君聽明白他的陳述後,大悅,為他修建日月閣、日晷臺和漏壺亭,命令制作出更精確的歷法。

一天,祖乙傳旨要阿衡去瞭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當阿衡登上日月閣時,看見閣內的石壁上刻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心知萬年對歷法的研究已經成功,他嫉妒萬年可能會因此而得寵,於是派刺客去除掉萬年。結果刺客在行兇時被守衛發現緝拿,祖乙知道後懲處瞭阿衡。

經過數十年的觀察天象和計算,萬年終於創造出瞭精確的太陽歷,當時祖乙已經去世,萬年將歷法呈獻給新任國君後,國君看著此時已滿面銀須的萬年,大受感動,將此歷法命名為“萬年歷”。從此萬年歷的說法就流傳瞭下來。

有意思的是,近代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一片就刻有商朝人使用歷法的記錄,證明瞭商朝的歷法已具有相當水平,而且這一頁甲骨歷也是目前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

這片甲骨文與古代傳說的暗暗相合,讓人們不禁猜測,也許關於萬年的傳說是真的,也說不定哦。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