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房價高不高?哪個朝代的房價是最合理的?
古代的房價高不高?哪個朝代的房價是最合理的?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現代生活中房價一直在攀升,這個問題困擾著當下的絕大多數人,都想回到古代的那種田園生活瞭,但在古代的時候房價其實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便宜。

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我們不難看出北宋經濟的高度發達,東京城內的繁華景象讓人一眼就看明白瞭這個世界第一強國的風貌。但是水漲船高,人民小康瞭,消費自然就上去瞭。就說唐宋八大傢中,在朝為官的並官居要職的蘇轍竟為瞭買房散盡一生的財產。
如果生在當代,一定勸誡蘇轍想辦法理財,也好過將畢生的財富扔給房地產。其實除瞭積蓄,蘇轍為瞭買房還賣掉瞭一大批藏書,要知道當時的印刷術可不及當代,更沒有電腦、電視和電子書,所以藏書的價值可見一斑,即使洛陽紙貴已經是晉朝的事情,但北宋與之相比也沒好到哪去。

但是有房奴,就有人生贏傢。做過多任市長的白居易,就在古代擁有一座豪宅。豪宅占地約17畝,合一萬多平米,在如今都能申請建個小型采摘園。院子裡共有八間房子,又修葺瞭花園假山,真正的半山別墅尊貴典范,雖然當時他已經五十多歲瞭,雖然在住進新房不久他又被調去蘇州瞭,但是白居易本人並不在意,畢竟傢裡有不動產走到哪裡都踏實。
比起上邊兩位,陸遊不得不說就可憐一些瞭。做瞭二十年的官,反倒是越做越窮,年近半百瞭還跟七個兒子住在大雜院裡,可謂是當時的模范幹部。其實陸遊也不想這麼清廉,起碼不至於清廉到連間房子都沒有,但是杭州的房價真的讓他痛苦不已,即使到現在,杭州房價依然熱度不減。

其實別說杭州,就是比其房價低百餘倍的紹興,陸遊還是買不起房。其實這跟當時局勢不無關系,由於南宋局勢動蕩,北方有金兵入侵,南面又時有叛亂,不住在城裡著實讓人放心不下。即使陸遊對收復失地的心情急切不已,但也沒有拿性命書寫熱切之情的,畢竟“王師北定中原日,傢祭無忘告乃翁”已經足夠表現他的心情。
當時一個普通百姓的收入在9000錢左右,踏實努力工作三四年時間,買一套房子還是有可能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房價則是貴得出奇,那個時候一套房子要百萬錢,當時人民的平均收入還不到3000,普通百姓即使踏實工作,一輩子也不見得能買一套房,所以當時很多人都選擇回農村,自己蓋一套房子住,這或許也是陶淵明要回歸田園生活,“采菊東籬下”的原因吧。

宋朝是古代房價最貴的朝代,一套房差不多要1萬貫,而普通人一年的收入才3貫多,當時很多知名人士,比如蘇軾都是租房住的,除瞭商人和高級官員,普通人當時根本買不起汴梁的房子。蘇軾是在當瞭幾十年的官之後,才在郊區買瞭一套房,宋朝的房價之高可想而知。
清朝時期一個國傢七品公務員年薪56兩,5間房賣210兩,奮鬥幾年就能買到一棟舒適寬敞的房子。
由此來看清朝房價倒是很合理的。經濟學傢說,當房價高出居民收入6倍時,就會對居民幸福構成威脅。
不說這些遙遠的朝代,就是在民國時期,北京的房子也是很貴的,一套四合院,普通人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買得起的。
可見房價貴不隻是現代,古人也飽受房價的折磨。不過古代對人口的流動是有限制的,一個城市的人口數量基本也是穩定的,不會有較大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