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雕像為什麼閉著眼?關羽閉眼有什麼故事?
關羽的雕像為什麼閉著眼?關羽閉眼有什麼故事?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解答。
在三國中關羽是劉備好兄弟,在劉備的征戰途中占瞭不小的功勞,也正是因為他的武功高強和忠義仁厚,在他死後被世人稱作武聖,並且為他做雕像,但雕像一般都是閉著眼睛的,這是為什麼?

三國的時候國傢混亂,戰爭連綿發生,而關羽就是在這個時候顯示出瞭自己的本事,並且成瞭一名虎將。據史書裡面提到的關於關羽的一些特征的描述,就是這個人是外表很獨特的,首先他自帶一身正氣,是經典的丹鳳眼,而且有臥蠶眉,看著也是十分的霸氣。再者就是紅臉,當然在最後戲劇中紅臉就表示瞭這個人是個好人。還有把好胡子,其實這樣說隻是在調侃,在當時胡子是男人們的代表,是很重要的東西。由於現在的人很註重外表,都希望自己年輕些,也就對長胡子不在註重,所以就不多說瞭。反正兩個時代各有各的審美標準。
關羽的戰績就不用多說瞭,著名的有很多,當初也是一戰成名。重點是今天要介紹的他的眼睛,他的丹鳳眼,對於這種眼睛的描述就是很細長,而且以前的人對這種眼是要求不能露出黑眼珠的,簡單來說就是眼睛很小很長,眼皮是下垂的。所以在別人的眼中這就變成瞭閉著眼睛呢。

還有一方面,那就是今人對關公的知道,多是通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小說中有一橋段,關公夜裡讀書,被胡班窺見,嘆道:真天人也。對此,後人附會出“關公夜讀春秋”一典。既然是讀書,就不能將眼睜得太開,太開會讓人面露兇氣,那樣倒顯得嗔怒。隻有這半開半閉的神態,才能襯拖出他的威嚴。
在佛教文化當中,高等的神明,比如玉皇大帝、比如財神、比如佛陀,在造像的時候,眼睛一定是微微張開,仿佛微微開閉。在佛教的觀念中,這是一種被稱作為入定的神情;而在道教的理念中,則將它歸為一種歸於混元的視覺的體驗。也就是說,關羽的雕像在佛教中的地位已經極大地地超過瞭門神羅漢這一類保護神的形象。成為瞭民間的主神瞭。
許多人祭拜關公關公總是閉眼睛原因是非常的簡單的,此外,關公閉眼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很多戲劇中關於的扮演者對形象的塑造,戲曲中的演員都是畫臉譜的,人物的性格能在臉譜中可以看出來,二人舞的感情是要在演員的眼神中透漏出來的,這個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所以關羽在戲劇中大多數是半閉眼睛狀態的,一旦出現武戲關於就提起青龍偃月刀,怒目圓睜,一股殺氣撲面而來,古代那會是沒有電影的,所以梨園戲劇對於人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時間久瞭,人們便把關於睜眼殺人流傳下來瞭,這個是受戲曲的影響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我們知道,關羽智勇雙全,號稱“萬人敵”,曾經殺顏良,擒於禁,斬龐德,水淹曹操七路大軍,一時間名震華夏。可以說,死在關羽手中的亡魂不計其數。在古代,老百姓都比較迷信。如果一個人殺死的人太多,他身上的殺氣就會變得越來越重。關羽討伐曹操,又與孫權作戰,一生不知道殺死瞭多少人。再加上,關羽死得特別慘,怨氣非常重。人們認為關羽死後並沒有入地獄,而是飄蕩在外,一直尋找機會復仇。

於是,民間就流傳起,如果關羽睜著眼,就如同揮舞著青龍偃月刀,不見血是不會收手的。後來,一個高人遇到瞭關羽的魂魄,並點化瞭關羽,還教他通過閉眼來平息自己心中的怨氣。從此以後,關羽就經常閉著眼。
所以,後來工匠在雕刻關羽像的時候,通常會讓他閉上眼。如果你要問原因,他們就會告訴你:“關羽睜開眼,後果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