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雖說國土小 為什麼趙匡胤會放過這個國傢呢
趙匡胤為什麼不打大理,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看過金庸武俠小說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國南部有個大理國,大理的皇帝姓段。《射雕英雄傳》裡的一燈大師原來就是大理國的皇帝,還有《天龍八部》的段譽的父親段正淳,是大理國的鎮南王;段譽本身也是大理的皇帝。

大理國,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但如果不是金庸先生的幾部武俠小說,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大理國由段思平於公元937年建立,而趙匡胤建立宋朝是公元960年,所以大理和宋朝是同時代的國傢。
趙匡胤和趙光義在統一中原的戰爭中,滅掉瞭後蜀、南唐、南漢、吳越、漳泉、南平、北漢等國傢。後來,宋朝又長期和遼、西夏交戰。從軍事力量上來說,大理遠遠沒有西夏和遼國彪悍,為何大宋滅掉那麼多國傢,而且又和強敵死磕,為何放過弱小的大理呢?

宋朝,我們一般也把它當成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盡管它和漢、唐、元、明、清相比較版圖要小得多。宋朝的版圖,是華夏民族的核心區域,民族相對而言比較單一。而且宋朝實行的是重文抑武的國策,對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沒有擴張的興趣。
自古以來,北方的遊牧民族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如漢之匈奴、晉之五胡亂華、唐之突厥。到瞭北宋,遼國和西夏成瞭中原政權的大威脅。因此北宋的國防力量主要部署在北方防線上,而遠在南方的大理,對北宋夠不成任何威脅。

大理所在的雲貴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地勢險峻,經濟落後。宋朝即使攻占大理國,也難以形成有效統治和發展,反而會成為中央政權的負擔和包袱,得不償失。
宋朝立國後不久,趙匡胤收服瞭南方一些小政權。當南征到大理國邊境時,宋太祖遇到瞭大理國君段素順。在段素順的勸說下,趙匡胤以玉斧劃大渡河為界,使大理國得以保存。

到瞭宋徽宗時期,大理國的皇帝段和譽(就是天龍八部裡段譽的人物原型)主動派人向北宋朝貢。宋徽宗冊封段和譽為大國國王、雲南節度使等官職。從法理上來講,大理已經是宋朝的地盤瞭,更不需要出兵侵占瞭。
後來,大理國被蒙元攻克。但蒙古人同樣沒有精力去管理大理,而是讓大理國皇帝繼續統治治理,隻要承認大理是元朝國土,每年向朝廷進貢就行瞭。

通過這種方式,大理得以生存延續,為中國保存瞭七十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幸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