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李如松有多狠?宰殺14萬倭寇讓日本膽寒

李如松有多狠?宰殺14萬倭寇讓日本膽寒

時間:2019-07-04 16:55:5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比戚繼光更狠的李如松:宰殺14萬倭寇讓日本膽寒,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李如松,遼東人。明朝名將,指揮過萬歷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抗倭援朝戰爭,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後出任遼東總兵,後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

16世紀末,日本權臣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瞭日本列島,野心也膨脹,居然異想天開占領朝鮮,征服中國,建立所謂“以北京為首都的大東亞帝國”的軍事侵略計劃。

豐臣秀吉妄圖占領朝鮮,征服中國

狂妄的豐臣秀吉甚至宣稱“讓自己的義子當中國的關白”(關白,日本官職)。

公元1592年4月13日凌晨,侵朝日軍在朝鮮釜山登陸,萬歷二十年七月,第一支抗倭部隊出征,統帥為遼東副總兵祖承訓。

公元1592年4月13日凌晨,侵朝日軍在朝鮮釜山登陸

祖承訓也是名將李成梁的嫡系,戰鬥力較強。可是,這支部隊隻有三千人。

在進攻平壤的過程中,祖承訓中伏,部隊損傷慘重。祖承訓僥幸死裡逃生。

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剛剛結束寧夏戰鬥的李如松為東征提督,公元1593年1月7日,東征大軍兵臨平壤城下。盤踞平壤的是日將小西行長(秀吉手下名將,朝鮮語中狗肉的意思)。

次日拂曉,明軍發起總攻,上百門火炮猛轟平壤城頭,把守城日軍炸的人仰馬翻,慘不忍睹,連小西行長的將旗都被炸飛,隨後明軍炮火開始延伸,轟擊平壤城內各要點。

第一輪炮火準備之後,平壤日軍雖傷亡慘重,但在小西行長的親自督陣下仍然拼死抵抗,戰場形勢陷入白熱化狀態。

明軍經過激烈的戰鬥攻克牡丹峰,全殲日軍2000餘名。

小西行長親自督陣拼死抵抗

接著,李如松傳令全軍:午時之前攻下平壤,先登城者賞銀5000兩,臨陣怯戰者殺無赦!

李如松在前線督戰,坐騎被日軍火槍擊中,當即換馬再戰。

小西行長目睹此景面色慘白,心知大勢已去,長嘆一聲,下令殘餘主力約9000人退入城內的各土堡中死守,作最後的困獸之鬥。

李如松果斷做出決定:停止攻擊,三面包圍敵軍,唯獨留出南面的大道,誘使日軍突圍。

天黑以後,日軍見無明軍攔截,各土堡內大隊人馬蜂擁而出,借夜色向城南殺去。

日軍見無明軍攔截,各土堡內大隊人馬蜂擁而出

時值隆冬,十裡寬的江面全部冰封,日軍爭先恐後的過江,一時間江面上佈滿瞭人群。

就在這時,早已隱蔽待命的明軍火炮突然開火,江面的冰層被明軍重炮炸開無數條口子,日軍頓時亂作一團,成群的日軍掉進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僥幸逃上南岸的日軍驚魂未定,埋伏在南岸的明軍已經等候多時瞭!

驚駭萬狀的小西行長丟下大隊人馬,僅率輕騎部隊一路狂奔,在開城日軍的接應下撤回黃海道(朝鮮半島中西部)

日本朝鮮戰役研究室記載的人員陣亡情況如下:“日本軍戰死14萬人,國傢衰弱是理所應當的。而明軍隻損失瞭3萬人,真不愧是永不敗的明朝不滅之軍。”

李如松憑此一戰,威名遠播明、日、朝三國

李如松憑此一戰,威名遠播明、日、朝三國,可以說平壤大捷奠定瞭李如松在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將的歷史地位。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