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明朝最後的救星
今天小編給大傢準備瞭明朝最後的救星孫傳庭,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史有雲,"傳庭死,而明亡矣"。結束大明王朝的人是李自成,而李自成最大的克星是孫傳庭,孫傳庭戰死在潼關後一年,李自成便帶領起義軍打入北京城推翻瞭大明王朝的統治。 孫傳庭考中進士,先被授予永城知縣,後又調任京城吏部,在文官職位上工作的勤勤懇懇,後升至稽勛郎中,可謂是平步青雲,可惜當時朝內大權握在魏忠賢手裡,當時朝廷內東林黨人與閹黨的鬥爭也進行著激烈的鬥爭,沒過兩年,孫傳庭就辭官回鄉瞭,朱由檢登基以後,幹掉瞭魏忠賢及其閹黨,孫傳庭又回朝廷任職。
當時因連年災害外加萬歷年間的三大戰爭導致國庫空虛,在西北部出現瞭大面積的流民,給社會造成瞭極其不穩定的因素,外加一些在遼東戰敗的逃兵,形成瞭許多起義的農民軍,在崇禎9年,沒有帶兵經驗和戰爭經驗的孫傳庭向皇帝上疏,請求出任陜西巡撫,澆滅農民軍,崇禎應允,同年孫傳庭開始在榆林組織招兵,打造瞭一支戰鬥力特別強悍的部隊,號稱“秦兵”,這支隊伍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其他軍隊沒有做到的,投筆從戎的孫傳庭帶領秦兵隻用瞭4個月就做到瞭,就是殲滅當時最大的農民軍首領闖王高迎祥。
當時高迎祥輾轉到瞭陜西,盧象升堵住瞭高迎祥軍進入河南的路,剿滅亂軍的重擔落到瞭時任陜西巡撫孫傳庭的身上,當時高迎祥部活動在陜南荒無人煙的山區裡,企圖偷襲西安,孫傳庭聞訊後,開始部署軍隊,在高迎祥的必經之路上打埋伏。高迎祥果不其然,如約而至的出現在子午谷,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也發現瞭這條路,但是諸葛亮的謹慎沒有打,但是高迎祥不是諸葛亮,高迎祥打瞭,而且打瞭特別慘烈,最後高迎祥部在這裡被孫傳庭殲滅,高迎祥被活捉,帶回北京,凌遲處死。闖王高迎祥從起義開始,就自立為王,一路轉戰於河南,陜西,湖北等地,是當時明朝廷打擊的重點,派出各路大將剿滅,都沒有成功,就這樣高迎祥困擾瞭明朝廷整整7年,孫傳庭來瞭,用瞭4個月,就結束瞭這位起義軍最大的頭領,以至於崇禎皇帝聽到這個消息時都不太相信,等到後來高迎祥被壓回北京,崇禎才真的相信,處死高迎祥的那刻起,崇禎也開始相信孫傳庭能挽救大明王朝。
闖王高迎祥死後,闖將李自成接替瞭闖王的稱號,順便也繼承瞭高迎祥的殘部,繼續與大明軍隊鬥爭,在崇禎十一年,起義軍首領李自成卷土重來在渭南與孫傳庭與洪承疇共同組織戰鬥,最後將起義軍分別殲滅,最後李自成隻帶瞭18人突圍,最後在山裡躲藏得以保命。這時陜西境內的流賊基本被平定。
崇禎十年,楊嗣昌被崇禎皇帝重用,楊嗣昌給崇禎出瞭個"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計劃全面殲滅起義軍,但是實現這個計劃的費用頗高,連年征戰早已讓國庫空虛,所以隻能增加賦稅,得到孫傳庭極力的反對,梁子就這麼結下瞭,最後崇禎選擇相信瞭楊嗣昌,氣的孫傳庭耳聾辭官回鄉,崇禎皇帝惱羞成怒將孫傳庭下瞭大獄。
李自成在山裡呆瞭一年後出山繼續組織起義軍,繼續對抗朝廷,出來後繼續在甘陜地區做亂,楊昌嗣因為建議崇禎皇帝與皇太極義和被眾人反對,彈劾,最後他漸漸失去瞭崇禎皇帝的信任。在牢中呆瞭三年的孫傳庭被臨危受命的攻打李自成,孫傳庭出獄後開始招募新兵,組織訓練,但是時間緊迫,崇禎皇帝立即派孫傳庭去剿滅亂軍,這時候的李自成已經不是以前的李自成瞭,連年的戰亂導致百姓民不聊生,以至於許許多多安分守己的農民都參加瞭起義軍,而且李自成的軍隊在這幾年中也經歷瞭許多大大小小的戰爭,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而孫傳庭所帶的軍隊也今非昔比,所以戰爭沒有開始打勝負其實已經就非常明顯瞭。孫傳庭也非常清楚,所以準備打持久戰。已消耗李自成部。但崇禎皇帝不允許,大明帝國不允許,所以草草的出戰,慘烈的結束,孫傳庭戰死在潼關,其妻馮氏也聞訊後也隨其而且。孫傳庭戰死後一年,北京城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亡,歷經276年的大明王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