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熏爐是怎麼時候出現興起的?古人為什麼對香如此崇尚?

熏爐是怎麼時候出現興起的?古人為什麼對香如此崇尚?

時間:2019-07-04 20:37:2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熏爐是怎麼時候出現興起的?古人為什麼對香如此崇尚?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古人對香的認識和利用,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將薰草、古蘭、鬱金、茅香等香草用於香身、熏香、辟穢、祛蟲、醫療養生等許多領域,並有佩帶、熏燒、熏浴、飲服等多種用法,插戴香草、佩帶香囊、沐浴香湯等做法漸次興起。隨著熏香風氣的逐漸流行,專門用以熏香的熏爐也應運而生。考古發現證實,至遲在戰國時期,一些熏爐的制作已達到瞭相當精湛的程度。

東漢 銅鎏金熏爐

1997年陜兩鳳翔雍城遺址出土瞭一件戰國鳳鳥街環銅熏爐。這件銅熏爐造型奇特,在當時的同類器物中堪稱傑作。當然,在春秋戰國時代,熏香並不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它是貴族的專利。像這樣精致的銅熏爐也不是一般貴族所能擁有,應屬於當時高等貴族所用之物。其出土地點義在雍城遺址,而雍城為東周時代秦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座都城,這就說明它應是秦國王宮內的遺物,可以說代表瞭當時銅熏爐的最高工藝水平。

漢 鎏金博山爐

漢 綠釉博山爐

到瞭漢代,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對外交流日漸頻繁,香料的種類亦更為豐富。除國產熏香外,還從域外的如蘇門答臘、馬來半島、小亞西亞和敘利亞等地輸入龍腦和蘇合香等香料。除瞭祭祀、典儀等活動中有焚香外,熏香在貴族日常生活中更為普遍,尤其是後宮中的嬪妃們,為保持自身在皇帝面前的吸引力,無不使用香料,彼此攀比,追逐香的馥鬱度和持久性。

漢 綠釉博山爐

漢代墓葬多隨葬有陶熏爐,形制似豆,有的還施以彩繪。自兩漢中期開始,熏爐出現瞭代表時代風尚的特殊形制——博山爐。之所以稱之為博山,是因其仿照海上仙山“博山”而制。其基本形制多是在一圓盤中央豎立承接爐身的直柄,爐身旱半圓形,上有蓋,爐蓋作圓錐狀,以鏤空的手法雕刻出山巒、人物、鳥獸、草木、雲氣之狀。

西漢 神人騎龍博山爐

博山爐的出現,是漢代神仙思想崇拜的一種反映。

魏晉南北朝時期,熏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更為普遍。因而曹操在取得政權之前曾“禁傢內不得熏香”,以示簡樸;臨終時遺命:“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這一時期,香風氣已從王公貴族擴展到士大夫文人中間,出現瞭許多描寫熏香的詩文。如曹丕《迷迭香賦》、劉繪《博山香爐》等。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