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高速公路叫什麼?唐朝快遞日行500不是說說而已!
唐朝的高速公路叫什麼?唐朝快遞日行500不是說說而已!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因為《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導致很多網友對大唐產生瞭十足的興趣。實際上大唐長安完全可以稱為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不僅能看到各族的風情文化,就連外國人也能見到。唐朝對於交通設施的建設十分看重,騎馬日行500裡也並非傳說,海陸和陸路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基本上可以到達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這次就為網友們簡單介紹下唐朝的驛路是有多麼的先進,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唐朝是中國的盛世,唐朝的疆域也達到瞭前所未有的規模,國土面積最大時超過1200萬平方公裡,控制瞭南至羅伏州(今屬越南)、北括玄闕州(今屬俄羅斯)、西及安息州(今屬烏茲別克斯坦)、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如果沒有便利高速的交通設施和通信機制,根本無法管理如此龐大的帝國。
唐朝的高速公路稱為驛路,是整個郵驛系統的基礎設施,另外,驛路上建有驛站,配置管理人員,安排驛站田產和經費,以及所需要的各種交通工具馬、車、船、駱駝、驢等。並有軍隊保障安全。通過《唐會要》、《唐會典》等國傢政令,建立瞭相當完善的郵驛制度,從而保證大唐帝國人員、信息、物質等的高效傳送,保護帝國的安全,並推動瞭全國經濟的發展,支撐瞭與世界各國的密切往來,大唐長安在當時世界真正是一座國際化的都市。

唐朝的驛路四通八達,以長安為中心連接全國各地,包括大運河、海上絲綢之路和陸路。著名散文傢柳宗元在《館驛使壁記》中記載,有七條重要的放射狀的陸上驛路,通往全國主要地區。
第一條是從長安到西域的西北驛路。自長安經涇州、會州、蘭州、鄯州、涼州、瓜州、沙州,直達安西都護府。
這條驛路也是玄奘西行所必經之路,是連接西域各國的主要通道,需要經過多個重兵把守的關口。
第二條是從長安到西南的驛路,自長安經興元、利州、劍州、成都、彭州、邛州,直達今川藏地區。
第三條是從長安至嶺南的驛路,由長安經襄州、鄂州、洪州、吉州、虔州直達廣州。

第四條是從長安至江浙福建的驛路,由長安經洛陽汴州、泗州、揚州、蘇州、杭州、越州、衢州直達福建泉州。
第五條是從長安到北方草原地區的驛路,自長安到同州,再經河中府、晉州、代州、朔州,直達北方單於都護府。
第六條和第七條則連接山東和東北地區。
唐朝的驛路修建的非常寬闊,“十裡一走馬,五裡一揚鞭”,“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當時的郵驛或快遞的效率也非常高,中央的政令從發出後,兩個月內就可以推行到全國各地。
而且,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的快遞速度,官方都有嚴格和細致的規定。

例如,水路方面,逆水行舟和順水行舟有不同規定。逆水時,河行30裡每日,江行40裡每日。空船行駛,則河行40裡每日,江行50裡每日。在順水中,則無論輕重,一律規定河行一日100-150裡。而速度最快的馬遞,最快的要求為每日500裡。這種速度,即便放到今日,沒有現代化設備的情況下,也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
關於唐朝的快遞,歷史上最有名的當然是楊貴妃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據說送到長安時,荔枝上還掛著露珠,描寫雖然有些誇張,不過這樣從一個側面反映瞭唐朝完善的郵驛設施和高效的快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