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王維被判極刑,他掏出一首詩立馬被免罪瞭

王維被判極刑,他掏出一首詩立馬被免罪瞭

時間:2019-07-06 14:07:4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王維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唐朝詩壇上,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名字如雷貫耳,其實田園詩人王維也有自己的稱號,叫做詩佛。這個稱謂,有幾分恰當,他字摩詰,本身就是禪語,號摩詰居士,在晚年的詩歌更是禪意十足,滲透空靈。但是,作為他本人來說,在人生的大部分階段,都是孜孜以求仕途的。

比如在王維年少成名,很早就參加瞭科舉考試,第一次名落孫山。然而他很快就洞悉瞭所謂的潛規則,積極拜謁名流,融入瞭長安的貴族交際圈,並且以詩文和琴藝贏得瞭廣泛的聲名。也就是如此,在眾望所歸之下,名流圈的寵兒王維很快便狀元及第,步入仕途。

隻不過在官場之中,又和交際圈並不一樣,利益沖突更為激烈,這也讓王維多次遭到貶謫,但每一次他都能夠重新回歸長安,沒有經歷過太多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也和他八面玲瓏的性格,不無關系。

在安史之亂時,王維才遇到瞭最為嚴峻的考驗。唐玄宗丟棄瞭都城長安,丟棄瞭百姓和大部分官員,隻顧自己逃命。安祿山進入瞭這個花花世界,並且捉拿瞭官員們,逼迫他們為自己效力。王維也在這個時期,接受瞭偽職,從而避免瞭殺身之禍。

至德二年,唐軍收復瞭兩京,贏得瞭平定安史之亂的重大勝利。王維重新回到瞭唐朝朝廷,不過等待他的,卻是嚴厲的審訊。因為無論什麼時候,王維這種行為,都是叛敵。盡管有苦衷,盡管迫不得已,但錯瞭就是錯瞭,不殺王維,怎麼對得起浴血奮戰的將士,怎麼給天下寧死不屈的英雄一個交代?

然而,就在此時,王維的弟弟,刑部侍郎王縉上書求情。他是李光弼的部將,曾經擔任河南副元帥,立下瞭汗馬功勞。王縉誠懇地表示,願意用自己的官職,為兄長贖罪。盡管這成為一時的美談,但唐肅宗依然沒有答應。直到王維掏出這首《凝碧池》的詩歌: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寫這首詩是有一個背景的,當年唐玄宗喜歡音樂,蓄養瞭大批的樂工,自己還被稱為梨園天子。當安祿山進軍長安時,這些樂工自然也被作為棄子,落入叛軍之中。安祿山也仿效唐玄宗的故事,逼迫樂工們為他奏樂。這些樂工看過大唐繁花似錦的盛世,又享受過唐玄宗的恩典,自然不願意為安祿山效力,奏樂時不禁潸然淚下。

安祿山要的是吉慶,偏偏聽到如同喪樂一般,自然大怒,他下令:還有落淚者,斬!即便是以性命威脅,還是有一位叫做雷海清的樂工憤怒地將樂器摔在地上,並且向唐玄宗逃跑的方向跪拜,痛苦不已。安祿山見狀,殘忍地將其殺害。正關在菩提寺中的王維聽說此事,悲憤地寫下瞭此詩。

這首詩一開頭就以痛心疾首的姿態,描述瞭故都被占領後的心情。隨後,他表明自己也和許多出任偽職的“百僚”一樣,都是在等待改天換地的機會,隻是在隱忍不發。在前兩句中,王維已經將自己的心志,如實寫入詩歌之中,他在當時的情況下,也隻能選擇屈辱地活下去,靜待局面的改變。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高潮,長安城隻是易主,為什麼卻是“空宮”呢?原來,在這裡的詩人並不將安祿山和他的隨從們當作真正的主人,而是將這些叛臣賊子當作無物。在他的眼中,他們並不存在,自己隻是為唐皇死守著這座空蕩蕩的宮殿。

“凝碧池頭奏管弦”自然就是說的樂工拼死抵抗之事。在當時的情況下,王維不能說得太過明白,隻能以這種肅殺悲涼的語境,贊揚瞭忠臣的拳拳之心。

也就是因為唐肅宗看到瞭這首詩,看懂瞭這首詩,才原諒瞭王維,下令將其釋放,隻是降為太子中允。不過,經此一嚇,王維一蹶不振,沒有幾年就過世瞭。不過,他好歹避免瞭身敗名裂。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