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真的是因為慈禧的阻擾嗎
戊戌變法的原因是什麼,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1894年,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逐漸變得強大,意圖通過與清朝一站,取得在亞洲的地位。清朝在戰爭中因器械,軍事等原因而戰敗。從此一些列強更一步地瓜分中國,搶奪資源。愛國主義救亡意識進一步覺醒,變法的聲音在全國各地激起,康有為、梁啟超等終於在1898年,在光緒帝的支持下進行瞭一次變法。但變法最終卻因受到慈禧太後的阻撓,以戊戌六君子被斬首而失敗告終。

但是慈禧太後晚年卻支持君主立憲制,派大臣留洋,學習外國君主立憲制,甚至在臨終前留一下一份遺書,表明變法已經是既定的路線瞭,無法改變,隻能順應。可見慈禧太後並不是絕對的頑固派,如果歷史重新改寫,慈禧太後支持瞭當年的戊戌變法,那光緒帝還能取得成功麼?

變法能不能成功,主要在推動者跟變法的內容。
我們先來看下,變法的推動者。光緒帝,光緒一直想要擺脫慈禧太後的控制,因此需要一場變法來證明自己。康有為有一聲中有一次跟光緒帝見面,談到如何變法。康有為說,直接殺掉幾個大官員就可以瞭,把人為的障礙掃除,再開制度局,一切變法就順理成章。於是光緒帝就急急忙忙地讓康有為等起草變法的各種制度。

然而空談誤國,書生治國本來就不易,況且康有為以及梁啟超等並沒有治理國傢,甚至管理一個小地方的經驗,他們不是政治傢。從光緒帝受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四個人為總理衙門軍機後,戊戌變法的幾個領導人,整天就躲在房間裡,寫制度,寫方案,推翻舊制度,寫各種政策,並且沒有經過試驗的政策,一旦寫好,就催著光緒帝頒佈。頒佈後,並沒有要求各個地方如何實施。如此激進的變法方式,地方要怎樣適應過來呢,沒有疏通,隻有一味的強行推變法,這樣的變法是會失敗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變法的幾個主要內容。第一個,廢除八股文,取消科舉制度。中國幾千年來,平窮人傢,都是靠這個科舉,作為全傢奮鬥的希望,苦讀十年,然而卻沒有上升的通道。這樣的政策怎樣獲得這些文人的支持呢?舊的思想自然不能為變法做準備,但是取消瞭科舉制度,把多少寒門的希望給打碎瞭呢。由於沒有瞭科舉制度,很多的讀書人參加瞭各種黨派,後面都去當兵瞭。

第二個,裁撤官員,廢除旗人制度。戊戌變法的推動者,特別害怕保守派,頑固派的阻擾。認為,需要從這些已經受益的官員中進行開刀,才能讓大傢看到變法的決心,看到變法的勝利。但是這些有頭有臉的官員,一旦被撤瞭,而且是莫名其妙,沒有認為說法就被退休,那肯定會受到他們更大的阻擾,你斷瞭人傢的活路,自然人傢在後面是不會讓你也順利的。

戊戌變法的所有內容,隻有制度,卻沒有落地的實行方案。每個制度出來,就催著地方趕緊變法,推翻舊有的東西。然而這麼著急的變法,沒有配合的疏通和落地的輔助,地方的官員,地方的百姓怎麼適應,怎麼執行。
最後,我們看一下,光緒帝、康有為等、地方官員對於變法的想法。光緒帝生在皇宮,對於變法,光緒帝更註重的是變法能不能不亡國,能不能讓自己繼續當政,也就是說,光緒帝對於天下,是認為這個天下是自己的,是傢天下。而康有為,想要的是民主,是人民的天下,想要通過變法,讓國傢變強,人民變富,把列強驅走。而地方官員,隻知道變法,卻沒有人教導變法,因為變法把自己的工作弄得亂七八糟的,自然也不會支持變法瞭,變法也難落到實處。因此就算,有慈禧太後的支持,變法也難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