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監察禦史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何等級不高權利卻那麼大呢

監察禦史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何等級不高權利卻那麼大呢

時間:2019-07-11 13:15:2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監察禦史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自秦始皇大一統之後,國傢采用瞭郡縣制,對朝廷的官職和職責都給與瞭明確的劃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公九卿,還有後來的三省六部,由於三公九卿在時間上距離我們很遠,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三省六部制,中書省、門下省、戶部、吏部等,在古代的朝代中,有這樣一個官職,他的等級不高,權力卻極大,有些人想當,有些人卻不想當。

其實這個官職歷來都有,到瞭隋文帝楊堅時,他改革瞭前朝的一些東西,其中就改革出瞭這個官職,監察禦史。

監察禦史到瞭唐朝之後,被李世民給拿去用瞭,我們可以看到李世民在治理天下上面非常的有才,凡是前朝好的東西,都盡管拿來用瞭。

不過李世民和隋朝的皇帝還算是親戚關系,所以也算是一傢人,扯得有點遠瞭。監察禦史的在那時候級別大概是七八品,都說七品是個芝麻官,但這個監察禦史可不是一個芝麻。

監察禦史的職責就是用來監察百官,代替皇帝巡視郡縣,並且還充當皇帝的耳目,雖然監察禦史都是監察機構中的人,但是他們卻直接受命於皇帝,所以官員們對於監察禦史都很忌憚,尤其是那些貪官污吏們,都害怕監察禦史去他們傢做客。

這個職位到瞭明朝的時候,職責變得更加大,權力也更大,就連當權的東廠宦官們有的時候都害怕監察禦史,明朝的袁可立那時候就堅決的審判過一名宦官。

其實監察禦史的權力很大,也不是很多人都願意當的,因為這就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說得直白點就是得罪人的工作,別人犯瞭錯誤,監察禦史要及時的發現和上報,就這種打小報告的工作性質就已經讓人很不待見瞭,而且監察禦史大都是那種比較正直的人,越是正直的人往往越受到別人的不待見。

在唐朝玄宗時期,有一個叫做周子諒的監察禦史,因為為人正直,所以被舉薦當瞭禦史,後來他跟皇帝說:“你身邊的丞相不合格,而且他姓牛,牛鬼蛇神就更加不合適瞭。”結果就是被拉出去仗刑,後來還被發配瞭。

監察禦史在開明的皇帝身邊做事還好一點,像李世民,李世民有一個兒子貪玩,打獵的時候擾亂百姓,有一個叫做柳范的監察禦史跟李世民說瞭這件事情。

李世民想保護自己的兒子,把責任歸咎到他兒子的下人身上,說那位下人不能夠及時的阻止。

結果柳范直接說道:“房玄齡還不能夠阻止你呢?”李世民生氣的甩袖而去,但是也僅僅是生氣,後來還跟柳范道歉,所以在明君下面當監察禦史還是一個很好的工作。

監察禦史看似有監察百官的職責,但是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監察禦史也沒有幾個人,況且監察禦史也是人,小事情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然監察禦史如果和百官一樣犯錯的話,受到的懲罰比百官更加的嚴重。

明朝明宣宗時期有一個叫做謝瑤的監察禦史,在給皇帝寫的文件當中寫錯瞭一個字,結果皇帝說道:“如此輕率,豈稱禦史之職。”當即把謝瑤給貶為瞭縣令。

很多人不想當監察禦史是因為這個工作確實不好做,有的時候更是夾在皇帝和百官中間。但是也有很多的人想做這種工作,因為群臣百官都很忌憚監察禦史,尤其是那些幹瞭一些錯事的官員,看見監察禦史就如同耗子見瞭貓一樣。

雖然監察禦史是推薦上來,皇帝親自任命的,但是人總是會變得,總免不瞭一些受賄的行為。被查處之後監察禦史懲罰很嚴重,但是膽子大的人太多瞭,像清朝的和珅,雖然不是監察禦史,但是他可以收買監察禦史彈劾他的對手,有的時候人面對金錢的誘惑是會變的。

參考資料:《明史》《舊唐書》等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