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為何韓國一直強大不起來呢 夾在強國之間起不來
還不知道:春秋時期韓國為什麼一直強大不起來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春秋時期是諸國的爭霸時期,晉,楚兩國在春秋時候算是最強的兩大諸侯國,兩國長期平等對立。戰國開始是以晉國滅亡,韓、趙、魏,三傢分晉為開端。可以說是,戰國七雄裡面,晉國獨占其三位,而這三傢,同樣出生於晉國的戰國三雄。
魏國是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雄的諸侯,在戰國前期是相當強大的一個諸侯國。趙國在邯鄲之戰後崛起,是戰國後期軍力強大的一個諸侯國。那麼,它強大到什麼地步呢?竟然能夠和秦國相抗衡。而相比之下,韓國就沒有什麼出色的地方瞭。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晉國裡面,韓氏相比較趙氏和魏氏這兩大姓氏,起步晚、資歷尚欠。毫無疑問的,他底子比另兩個大姓氏淺很多。趙氏和魏氏這兩大姓氏,幾乎是同步發展起來的。在晉獻公十六年,晉獻公滅瞭霍,魏,耿。然後,他把耿給瞭駕車伴自己出征的趙夙,把魏給瞭護衛自己的畢萬。
在那以後,畢萬就把魏當作自己的姓氏,也就是後來的晉國魏氏。
而作為三雄最弱的韓氏,韓厥到瞭前573年,才開始當晉國正卿。晉國韓氏本也不姓韓,他是晉國宗室的別支。因為曲沃莊伯的不同母弟弟萬封地在韓原,所以他的子孫開始把韓當做姓氏。韓氏還曾經依附於趙氏,所以晉國韓氏的資歷和勢力,不能和趙、魏兩大姓氏相提並論。

到瞭三傢分晉的時候,韓國也沒有搶到多少地盤。
在分晉時,魏國占領瞭最大的產糧地,晉西南、河西地、河間地都是它的。趙國搶到瞭一般產量的產糧地,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但是,搶到瞭晉北河套牧場,起碼不用再擔心戰馬問題瞭。韓國呢,隻搶到瞭河南中部平原一點產糧地,國土還西高中低,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完全無險可守。
韓國的地理位置處於強國之間,幾乎沒有什麼發展空間。被趙、魏、楚、秦幾國包圍,並不敢向外擴張,若真的想吞並的話,也隻有一個鄭國可以打一打。但韓國要是暴露他爭霸的野心,其他強勢的鄰居必不會讓他繼續發展。所以韓國就隻能拼命治理自己,加強自身防衛的能力。
建國之後,韓國統治者的水平也比不上趙、魏兩國。
在三國中,魏國最早變法,連續幾代君王都是明君,變法結束之後,就開始攻占周圍的國傢。憑借這,魏國迅速成為瞭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傢。面對強大的魏國,趙國遷都邯鄲,不同魏國做正面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