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將軍手握重兵 為何很少人選擇造反呢
邊關將軍手握重兵為何不造反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說到宋太祖趙匡胤大傢一定很熟悉,他能黃袍加身坐上皇位,與他手下的支持離不開關系。雖然皇帝權力是最大的,但是軍隊的掌控權卻不完全在自己手裡。像趙匡胤這種,很多鎮守邊關的將軍都是如此。那麼,邊關手握重兵的將軍為何鮮有人造反?有三點原因!

首先第一點,名不正言不順。古代人對於造反這個詞是十分重視的,沒人想造反。就像趙匡胤,不也是以名正言順的借口嗎?再像朱棣這類,不一樣是清君側嗎?所以說,造反這類有悖道德忠義的事情,古人是不會選擇去做的。即便想,沒有合適的借口,也不會草草行動。

所以邊關的將軍要造反,那就要鼓動士兵,讓他們從心底裡清楚,這次征戰不是造反,否則讓士兵們知道這是造反,很多人都不會接受。再一點,要考慮到民眾的想法。從邊關一路打過去,如果民眾不接受,即便得瞭天下也不好穩固。而且,如果民眾奮起反抗,那又是一層不小的障礙。

其次是第二點,糧食補給是大問題。行軍打仗,糧食是最重要的。邊關到京城,距離自然很遠,一路征戰過來,糧食的問題就不好解決。除非就地搶百姓的糧食,但是大部分的軍人,誰又會做如此沒良心的事呢?即便是造反,也很少會危及百姓。畢竟像上面提到的,最終得瞭天下,還要靠百姓擁護。

而反過來看京城這邊,糧食補給就好說瞭。不用舟車勞頓,即便缺糧瞭,可以問老百姓要糧食。理由更簡單,敵軍來犯,護我河山,人人有責之類的。不出力氣就出糧食,說到底京城才是正義的一方。即便不得民心,明面上還是要聽的。所以此消彼長,這麼一來,邊關的鋒芒自然被削弱不少。

最後就是第三點,將軍的傢庭被皇帝厚待在京城。將軍鎮守邊關,並不是一傢老小都帶過去的。通過影視作品大傢也瞭解,很多在外的將軍,府邸是在京城的。這不僅是厚待,更是一種人質!如果你要造反,除非是不考慮傢中老小。就像漢武帝時期的李陵,投降之後什麼待遇?不由分說,一傢老小都被漢武帝處理瞭。

其次,除去將軍。鎮守邊關的士兵,他們的傢庭即便不在京城,也都在國內各地。如果不顧一切攻打過來,最先遭殃的肯定是自己的傢人。所以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自然不會輕易造反。所以想要造反,必須得滿足種種條件。畢竟,真正成功的不也隻有趙匡胤一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