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是最能影響漢武帝決策的人 為何落得個被誅九族的結果
主父偃最後為什麼會被滿門抄斬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主父偃是漢武帝身邊紅得發紫的寵臣,曾有過一年被提拔四次的風光,也是最能影響漢武帝決策的人。然而,這個一個大紅人,最終卻落得個被誅九族的結果。這是怎麼回事呢?

(主父偃劇照)
說起這事,就得先說說主父偃的人生軌跡。
主父偃出身貧寒。這也讓他發誓要出人頭地,改變人生命運。
早年,主父偃主修縱橫術。為瞭學有所成,吃瞭不少苦用瞭不少功。他30歲時,終於學有所成。
然而,主父偃在求職時才發現,自己學的這門專業,已經過瞭氣,成瞭不受待見的大冷門。反倒是成天“之乎者也”的儒生,頗受用人單位歡迎。他一打聽,才知道當今天子漢武帝崇尚儒術。
主父偃一咬牙,換專業,改學《周易》和百傢之言。
然而他在燕、趙、齊等藩國遊學的過程中,盡管刻苦好學,但由於傢窮,倍受白眼和排擠。所幸他沒有自暴自棄,最終堅持瞭下來,終於再次學有所成。
迎合時代需求的主父偃,為瞭能實現夢想,出函谷關,來到長安,並想盡辦法認識瞭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
當時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是漢武帝寵愛的皇後。衛青又能征善戰,是漢武帝最器重的將軍。所以主父偃想通過他得到漢武帝的重用。
遺憾的是,衛青雖然向漢武帝舉薦過主父偃,但主父偃卻一直沒有得到召見。
此時的主父偃,已是40多歲的人,還一事無成,一貧如洗。眼看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少,離夢想也越來越遠。他一咬牙,決定豁出去瞭,親自上書漢武帝。
沒想到當天漢武帝便召見瞭主父偃,在一番交談後,漢武帝很激動地感慨:“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意思是說,你們這樣的人都到哪去瞭,怎麼現在才讓我遇見你們呢!
不光如此,還立刻給他封瞭個郎中的官職。

(漢武帝劇照)
嘗到甜頭的主父偃,認為上書是他實現夢想的途徑。於是隔三差五就上書漢武帝。由於他總能切中時弊,因此很得漢武帝歡心。
他最出名的就是“推恩令”,以此削弱瞭諸侯王的勢力,成功地加強瞭中央集權。就憑這一條,就讓漢武帝認定他是最有價值員工,因此一年對他破格提拔4次,不光成瞭朝中權重大臣,還是漢武帝身邊的紅人。
不久前還倍受白眼的主父偃,突然就成瞭眾人爭相奉承的權臣。
不過,沒用多久,主父偃就膨脹瞭。
主父偃為人心胸狹隘,又很記仇。
大臣都害怕他會在漢武帝面前說不利於他們的話,所以處處奉承巴結他,還爭相向他行賄。
主父偃來者不拒。對於那些不向他行賄的人,他總能抓住小辮子,並向漢武帝揭發他們的罪行。因此,恨他的人不少。
有人看不過眼,勸他還是要適可而止。主父偃卻總拿曾經貧窮得不到禮遇說事。
除此外,主父偃還向素日得罪過他的人大肆報復,比如燕王劉定國不曾禮遇他,於是他向漢武帝添油加醋,揭發瞭劉定國。劉定國害怕問罪,隻得自殺。

(公孫弘劇照)
緊接著,齊王劉次昌不肯娶他的女兒,他又懷恨在心。對漢武帝說,齊國國富民強,應當派自己人去管理齊國,才能防患於未然。於是漢武帝便任命他做齊國宰相,去監視齊王。主父偃到瞭齊國後,便開始捏造劉次昌的罪名,並拘禁劉次昌,嚴刑逼供。劉次昌經不住折磨,竟嚇得自殺身亡。
劉次昌死後,諸侯王們坐立難安。畢竟不光是劉次昌和劉定國有不倫的行為,他們哪一個都不幹凈。所以,他們很害怕會成為主父偃打擊報復的下一個,於是聯名向漢武帝上書,說主父偃是殺害劉次昌的兇手,同時他還是個大貪官。
朝中大臣也趁機彈劾主父偃,說他對朝臣多有刁難和威脅,逼迫他們向他大行賄賂。
漢武帝為瞭不引起朝廷動蕩,於是將主父偃下獄查辦,以此安撫諸侯王和朝臣們的情緒。
本來漢武帝不打算殺主父偃。但大臣公孫弘卻認為,如果不殺主父偃,勢必讓諸侯認為,陛下是想圖謀他們的土地,故意讓主父偃殘害宗室子弟。
漢武帝認為公孫弘說得很有道理,於是下令斬殺主父偃並誅其九族。
(參考史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