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東山再起的東山在在哪裡 它又和什麼人有關呢

東山再起的東山在在哪裡 它又和什麼人有關呢

時間:2019-07-13 14:19:2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東山再起的東山是哪座山,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在常用成語中,東山再起的使用頻率是非常高的,指的是失敗後的重頭在再來,而東山再起的最初含義的,則指的退隱後再度出任要職,所以,古人出來做官,又稱為“出山”。那麼,東山再起的東山在哪?它又與何人有關呢?

“東山再起”的典故出自《晉書·謝安傳》,指的是東晉名士謝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謝安少年既有名聲,屢次征辟皆不就,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晉書·謝安傳》)。”

謝安是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傢是當時最著名的士族之一,其父是太常,其從兄是鎮西將軍。劉禹錫有首詩作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烏衣巷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以王導、謝安為代表的兩大傢族,以及其他豪門大族都居住在烏衣巷,時已烏衣巷代表豪門,稱其子弟為烏衣郎。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謝就指的是謝安傢族。

謝安年輕時,不想為官,朝廷屢屢征召,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推辭瞭,一直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現浙江紹興)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傢子弟。上文所說的東山,就在紹興上虞上浦鎮境內,因為謝安都隱居於此,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謝安山。

謝安雖然一直不願出山做官,但是,當國傢遇到重要大事時,他還是放棄瞭安逸的隱居生活,選擇承擔起治國安邦的大任。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堅率百萬大軍南下伐晉。此時的皇帝想起瞭謝安,決定重新啟用他,就派員到東山,封他為征討大都督。

這一次,謝安沒有推托,他回到朝廷調兵遣將,上下整頓,賞罰分明,官兵一心,要與符堅決一死戰。謝安坐陣東山,將自己的侄子謝玄派往前線,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在謝安的統籌與指揮下,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瞭東晉,國傢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瞭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瞭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淝水之戰後,謝安被封為三公之上。因為他東山閑居以後,又出來做瞭一番大事業,後來人們都稱謂他“東山再起”。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閑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傢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

後來,謝安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年六十六。獲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