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風起雲湧!兩個被邯鄲女子改變國運的國傢!
戰國時代,風起雲湧!兩個被邯鄲女子改變國運的國傢!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解答。
戰國時代,風起雲湧。
戰亂不斷的表面下,暗示著社會制度即將發生重大變革。
舊貴族統治的奴隸制度,即將土崩瓦解,以血緣關系為統治依托的秩序,也漸漸地適應不瞭生產力的發展,“禮崩樂壞”是對那個時代十分準確的描述。

此時,周朝的統治者周天子,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維持統治社會的“禮”,它曾經分封的那些用來穩定統治的諸侯們各自為政,甚至想要問鼎中原。
周朝在春秋戰國時代,其實已經隻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瞭,被取而代之,也隻是時間問題。
我們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會發現,這還是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女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但並不是說女人不能改變歷史的走向。
在戰國末期,就出現瞭兩個女人改變瞭歷史,並且她們還都是趙國邯鄲人。

其中一個是邯鄲姬,一個是邯鄲倡,當然這看似不是名字的名字,其實隻是她們的職業代號。
被2個邯鄲女人改變的戰國歷史,1個強大瞭秦國,另1個滅亡瞭趙國,說起趙國的滅亡,我們不得不說趙王遷殺死李牧這件事,那麼趙王遷為何自毀長城殺瞭李牧?不隻是因其昏庸,關鍵在他母親身上,此事我們還得從邯鄲姬說起。
邯鄲姬強大瞭秦國。
邯鄲姬,其實就是趙姬,趙姬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此人可以說極其不簡單,從一個小商人府上的歌姬到大秦帝國的帝太後,她的一生堪稱傳奇。
說起趙姬,有四個男人是無法被繞開的,呂不韋,嬴異人,嫪毐,嬴政,我們先說第一個是呂不韋,他是趙姬生命中第一個男人,他們兩人之間的關系,剪不斷理還亂,但是後來呂不韋把她送給瞭嬴異人,也就是秦莊襄王,說白瞭,這也隻是呂不韋對嬴異人的投資而已。

結果,嬴異人回秦國繼位,呂不韋謀國的買賣堪稱完美的完成瞭,而趙姬自然跟著秦莊襄王成為瞭秦國的王後,但是嬴異人繼位沒多久就死瞭,大權就落在瞭呂不韋和趙姬手中,兩人又開始如膠似漆起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呂不韋對嬴政的成長感到瞭忌憚,想從這段關系中全身而退。
於是大陰人嫪毐登場瞭,結果就是嫪毐自視甚高,在秦國發起的叛亂,成長起來的嬴政把嫪毐集團一舉肅清,順帶著把呂不韋和趙太後的權力都收到瞭自己手中,其實說趙姬強大瞭秦國,也僅僅是因為她生瞭一個好兒子。
邯鄲倡滅亡瞭趙國。
趙姬的事情告一段落後,邯鄲又出來瞭一位美人邯鄲倡,此人是趙悼襄王的妃子,因為她以前的職業是倡(以歌舞娛人的婦女),人們又稱她為趙悼倡後(後文簡稱倡後),關於這個女人的故事,其實和趙姬比起來絲毫不遜色。
倡後一開始隻是一個倡女,後來嫁給瞭趙國王室,但是沒多久,這個王族公子就死瞭,倡後也就守瞭寡,但是畢竟美貌出眾,“憂國憂民”的趙悼襄王,自然要肩負起拯救寡婦的重任,於是在自己的後宮就給這個女人收拾好瞭床鋪。

你還別說,這個倡後還真厲害,沒多久就給趙王生瞭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趙王遷,有瞭兒子後,倡後的野心就開始膨脹,處處詆毀趙王的王後以及太子趙嘉,一心想讓趙王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結果被枕邊風吹得雲裡霧裡的趙悼襄王,還真廢瞭原來的王後和太子,把邯鄲倡和趙遷立為瞭王後和太子。
結果,沒幾年趙悼襄王也去世瞭,趙遷繼位,倡後更加肆無忌憚,受賄幹政,淫亂私通,樣樣在行,而趙王遷也不是明主,品行極其不端(《資治通鑒》記載:遷素以無行聞於國),趙國就在這對母子的肆意妄為下,以火箭的速度沖向瞭滅亡。
趙王遷殺死瞭李牧。
俗話說,李牧死,趙國亡,所以趙國的迅速滅亡和李牧的死有著直接的原因,李牧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那統兵打仗可不是吹出來的,李牧也是秦王政時期東出的最大絆腳石,但他卻沒有死在沙場上,而是死在瞭趙國的朝堂之上,因為他被趙王遷給殺死瞭。
那麼趙王遷為何要殺李牧呢,其實不僅僅是因為秦國的反間計,還因為李牧得罪過趙遷母子,因為當時趙悼襄王要娶倡後,第一時間就遭到瞭李牧將軍的強烈發對,他直接說此女品行不正,會顛覆社稷,但是他的反對沒什麼效果,卻為自己的死亡埋下瞭種子。

秦國滅瞭韓國之後,第二個目標就是趙國,但是李牧卻阻擋瞭秦國的鐵騎,並且把秦軍打的大敗,這讓秦國很煩躁,既然軍事上出瞭問題,那麼就是秦國金錢開道的時候瞭。
於是乎,秦國的賄賂和對李牧的讒言源源不斷地從咸陽出發,直奔倡後以及趙國的朝堂之上,本來就煩李牧的趙王遷聽到自己的母後和朝臣的誹謗,於是下令解除李牧的兵權,但李牧卻不交,最後被趙王遷偷偷摸摸的殺死瞭。
飛魚說:
被2個邯鄲女人改變的戰國歷史,1個強大瞭秦國,另1個滅亡瞭趙國,強大秦國的是趙姬,因為她的兒子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即使因為她的緣故,導致瞭嫪毐叛亂,但依然不能否認她生出瞭嬴政的“功勞”。
滅亡趙國的是趙悼倡後,劉向在《列女傳》中評價倡後為:窮意所欲,受賂亡趙,身死滅國,這雖然有甩鍋的成分,我們不能盲目的把趙國滅亡歸在一個女人身上,但不可否認這個女人的出現卻加速瞭趙國的滅亡。

趙王遷為何自毀長城殺瞭李牧?不隻是因其昏庸,關鍵在他母親倡後的身上,為瞭自己的私立卻不顧國傢的利益,倡後也註定不會有好下場,結果也正是如此,趙國大夫怨恨趙悼倡後誤國,殺死倡後並滅瞭其族,可謂因果報應。
不過,話又說回來,戰國末期秦國東出統一華夏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趙國即使沒有倡後,依然會亡國,畢竟秦國的強大不隻是軍事力量,還有先進的更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