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怎麼發跡的?高力士為什麼能有此稱號?
“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怎麼發跡的?高力士為什麼能有此稱號?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同學應該都知道郭利仕就是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實際上高力士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評價,他為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從這個稱號就能看出高力士對唐玄宗忠心耿耿、至死不渝。高力士曾幫助唐玄宗平定韋後以及太平公主之亂,此後受到玄宗重用,還被封為驃騎大將軍。這次就準備為大傢介紹下高力士這個人物,看看“千古賢宦第一人”的稱號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實。

作者:我方特邀竹映月江
一,力士發跡
郭利士的歷史原型,其實就是有著“千古賢宦第一人”之稱的高力士。
別看高力士是個宦官,可他的出身可不低。
據《舊唐書》記載,高力士的祖父馮智玳,父親馮君衡都曾是潘州刺史,看來高力士是個妥妥的“官二代”。
可惜,在高力士11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牽連到嶺南流人謀反案中,不幸“裂於冠冕,籍沒其傢”。高力士也因此從雲端上一頭栽下,成為瞭宮中的一名小太監。
初入皇宮的高力士,被安排去侍奉女皇武則天。可高力士本是官宦子弟,一向養尊處優,一時適應不瞭這份工作,惹惱瞭女皇。
武則天一怒之下,將高力士趕出宮去,幸好有個好心的宦官高延福收留瞭高力士,還把高力士當成兒子一樣照顧,高力士才避免瞭流落街頭的命運。
這次丟掉工作的經歷讓高力士印象深刻,讓他日後處處小心謹慎。
武周後期,宮中暗流湧動,而高力士憑借著辦事慎密很快得到瞭李隆基的青睞,並逐漸成長為李隆基最為信任的心腹。
“唐隆政變”中,高力士拼盡全力協助李旦登基。
而後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鬥爭白熱化的時期,又是高力士堅持將李隆基所有的飲食全部驗毒,把暗殺的風險及時扼殺。
等李隆基登基後,高力士還協助李隆基平定瞭韋後之亂。

二,力士脫靴
高力士的這些功勞,李隆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公元713年,高力士被加封為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從此權傾朝野。
當時,所有的公主都稱呼高力士“阿翁”,駙馬們則稱高力士為“爺”,就連太子李亨見瞭高力士,也恭恭敬敬的叫他一聲“二兄”。
李隆基更是對高力士信任有加,不僅放心的把各種公文交給高力士處理,還常常對人說:“ 力士應承於前,我歇息則安穩”,意思是說高力士在我跟前,我睡覺才能睡踏實。
如此寵命優渥,高力士自然成為瞭百官爭相巴結的對象。
所幸,鮮花著錦卻並未讓高力士迷失本心,史書上說他“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閑言,遠無橫議”。
據《松窗雜錄》記載,一次李白喝醉瞭酒,要求高力士給他脫靴子。

高力士當時雖然照做瞭,可卻懷恨在心,等到李白為楊貴妃寫詩時,高力士抓住“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一句,說李白將楊貴妃比作亂政的趙飛燕,楊貴妃由此惱恨李白,導致李白此後仕途失意。
然而,這則傳說流傳雖廣,卻並非真有其事。
首先,《松窗雜錄》記錄的乃是野史,同時期的正史中沒有記錄此事。
而且,李白做待詔翰林是天寶二年的事情,當時楊貴妃還是女道士太真,等楊貴妃在天寶四年成為貴妃後,李白又已經離開長安瞭,兩人在時間上並無交集。
另外,范傳正給李白撰寫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時提到:“時公已被酒於翰苑中,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優寵如是”。
李白喝醉後高力士隻是把他扶上船,根本沒有脫靴。

三,不離不棄
安史之亂後,李隆基倉皇逃往西蜀,一時間朝野震動,人心不穩。
李隆基曾經寵信的大宦官袁思藝二話不說就投靠瞭安祿山,還有為大唐征戰一生的哥舒翰也向安祿山屈膝瞭,就連太子李亨都背叛瞭李隆基,獨自跑去靈武宣佈登基瞭。
唯有高力士依舊默默的陪在李隆基身邊,不管是逃亡途中,還是偏居西蜀,亦或是重返京中後軟禁興慶宮,高力士始終不離不棄。
後來,李輔國矯詔將李隆基遷往西內,途中卻安排瞭許多全身武裝的士兵包圍李隆基,就在李隆基驚惶無措的時候,高力士挺身而出,喝退刀兵,保護李隆基平安的返回宮中。
可高力士卻因此得罪瞭李輔國,不久就被流放巫州(今湖南懷化)。
公元762年,高力士遇到一場大赦,重獲自由的他立刻趕赴長安,想要照料好李隆基的晚年,可當高力士到達郎州後,卻聽說瞭李隆基已死的消息。
聽聞噩耗後,高力士向著北方嚎啕大哭,而後吐血身亡。新任皇帝李豫知道後,將高力士的骸骨陪葬在泰陵,全瞭這段生死相伴的君臣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