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崇禎帝朱由檢是怎麼鏟除魏忠賢的?為什麼魏忠賢毫無反抗之力?
16歲的崇禎帝朱由檢是怎麼鏟除魏忠賢的?為什麼魏忠賢毫無反抗之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他繼位時僅有16歲,而當時朝中風氣已經糜爛不堪,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更是橫行霸道。不過崇禎皇帝繼位後,卻立即鏟除掉瞭魏忠賢,還大力懲治閹黨。如果是在其他朝代出現這種情況,恐怕皇帝隻能淪為傀儡,更別說崇禎皇帝當時隻有16歲都還沒成年。為什麼崇禎卻能輕易除掉魏忠賢呢?實際上明朝宦官能過上什麼樣的日子,最終還是要看皇帝的臉色,魏忠賢能如此猖狂還是因為前任皇帝不作為,等崇禎上位以後他的好日子就到頭瞭。

宦官者,中官、傢奴也。宦官在明朝看似權傾朝野,掌廠衛,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宦官的權利很脆弱。他們可以說是內靠聖眷,外無援兵。正德朝立皇帝劉瑾風光無限,坐皇帝一句話就完瞭。嘉靖朝李芳連嚴嵩也不敢得罪,最後還不是去守皇陵瞭。
這就是對內,嚴重依賴皇權。對外,明朝時期,士大夫氣節極重,跟宦官走的近瞭絕對會被人不齒。連張居正這樣的明朝中興之臣,在萬歷清算時的罪狀就有交好中官馮寶。所以,宦官是沒有造反的基礎的,他們是站在外臣的對立面的,註定不會有好下場。尤其是天崇兩朝,東林黨勢大,完全占據大義名分。所以魏忠賢的悲劇是註定的,一旦失去聖眷,他就是五根的漂萍,崇禎不會為瞭他與天下讀書人為敵。

時崇禎皇帝剛剛即位,勢單力孤,雖然他風風火火的拿下瞭魏忠賢,但是他卻沒有把握在殺死魏忠賢後能控得住場面。因為閹黨眾多,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自願或非自願的結交瞭魏忠賢(那些不願結交的估計也就隻有東林黨瞭),就連守在邊關的袁崇煥都與魏忠賢結交,可見閹黨勢大。
如果崇禎過早的宰瞭魏忠賢的話,必然會在朝野以起震動,人人自危。所以在拿下魏忠賢後必須使閹黨產生一種錯覺,要動的隻是魏忠賢,而且魏忠賢犯瞭這麼大的事也不被處死,其他人必然沒多大的事。所以,魏忠賢的這顆腦袋才被留下來。

手握兵權的鰲拜都被少年康熙扳倒,何況一個權閹。青年時期的崇禎也是想勵精圖治,無耐晚明王朝整個政治生態已經腐敗不堪,就像久病的軀體已經難以醫治一樣。古代候任王子都是飽覽書籍,經過少師的精心調教,雖然青年崇禎那時才16歲,可不是如今的16歲青年所能比的。

不過其實根本原因在於:明朝的太監並不掌握軍隊,而是依附於皇權的工具,是皇帝推出來與文官對抗的木偶,如果皇帝不在意,太監確實可以囂張跋扈一下,但一旦皇帝下定決心做什麼,太監是無法阻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