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的叛亂雖然失敗瞭 但他卻影響瞭很多人的命運
寧王朱宸濠為什麼要叛亂,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寧王的叛亂雖然相當不成功,剛剛起事就失敗瞭,最後自己也被弄死瞭。但是它影響瞭很多人的命運,有皇帝朱厚照,有大儒王守仁,還有悲催的知識分子唐伯虎。雖然寧王失敗瞭,但是他的努力精神應該贊揚。在明朝藩王的權力相當有限,他們不能有超過一定數目護衛,也不能隨意亂跑,隻能呆在城裡,像是一個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囚犯。寧王為瞭增加護衛,給劉瑾送瞭錢,但是劉瑾很快就倒瞭大黴,他的護衛被裁撤瞭。寧王非常氣憤,但隻能繼續送錢,他一邊送還一邊記在小本本上。寧王之所以這麼努力,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還要堅持叛亂,實在是因為這仇恨太深太久遠。

話說,一百年以前,朱棣看準瞭自己親侄子屁股底下的皇位,所以想要去搶。但是那時大傢普遍支持比較正統的皇帝,不怎麼看好朱棣。話說,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跟著朱棣從道義上來說,是大反賊,回傢沒臉見老鄉,死瞭沒臉進祖墳。從得失上來說,跟住朱允炆死瞭,你好歹還有一個好名聲。跟著朱棣死瞭,說不定你的爹媽老婆兒子都得倒大黴。朱棣那段時間也是過得相當慘淡,打仗還是輸,被人追著到處跑。在絕境中,朱棣想到瞭一個好辦法。

他打敗仗是因為兵力少,士兵的戰鬥力也不強,但是他兄弟寧王的士兵卻相當厲害。因為寧王的軍隊叫朵顏三衛,一聽這就不是中原人,這是一群蒙古人。話說,明朝把蒙古人趕跑,把他們感到大草原上吹風,為什麼明朝的藩王會有一支蒙古軍隊呢?很簡單,因為明朝給的工資高,待遇好。明朝會分給他們土地,還會按時給他們發工資。但是蒙古的君主卻不會,他們不僅被明朝的軍隊追著到處跑,時常沒有飯吃,沒有水喝,而且搶瞭東西還要被領導盤剝。所以這些人就投靠瞭明朝,由寧王朱權統帥。話說,用金錢收買的忠誠是不可靠的,他們會因為跟高的金錢而倒戈。

朱棣十分想要朵顏三衛的指揮權,所以他帶著大軍跑到寧王的傢門口。其實寧王一點都不怕朱棣,甚至想要和他來一仗。但是朱棣十分狼狽地帶著幾個文官京城,他又覺得好意思。朱棣十分可憐地告訴他,自己要向皇帝投降,但想要換一個比較好的結果,所以想要朱權給他說情。朱權心想,好歹是兄弟,得幫襯著點啊!所以朱棣就在寧王那裡住下來瞭。寧王剛開始覺得無所謂,但是朱棣一住下來,竟然不走瞭。寧王覺得煩,但好像也沒有什麼理由趕走朱棣。

朱棣在混吃混喝瞭好久之後,終於說自己要走瞭,並且希望寧王到郊區送他。寧王想都沒想就答應瞭。朱棣在郊區對寧王說,我今天要帶著你的朵顏三衛走瞭。寧王覺得十分荒謬,這時寧王的護衛突然沖出來把寧王捆瞭,朱棣才說瞭下一句,所以我才要帶著你一起走。原來,朱棣雖然帶著幾個文官進京,但是這些文官卻還帶著瞭不得的東西——錢,除此之外,朱棣還允諾朵顏三衛,事成之後,明朝會給他們土地,讓他們放牧,他們隻需要定期向明朝朝貢就可以瞭。於是,朵顏三衛就背叛瞭寧王。朱棣還假惺惺地對寧王說,要是天下打下來瞭,我們把天下分兩半,你一半我一半。這話說的,朱棣自己也不相信,寧王也不信。

朱棣花費巨大代價終於打下瞭南京,朵顏三衛們開始大肆搶劫,南京城的百姓們可是遭瞭大難瞭。這時朱棣開始料理寧王瞭,朱棣問寧王,你想要去哪?寧王說,聽說杭州風光好,我想去杭州。朱棣說,這個不行。寧王又說,那錢塘也不錯,我去錢塘吧。朱棣說,這個也不行。寧王不說話瞭。朱棣說,除瞭這兩個地方,你想去哪就去哪?寧王都快被氣死瞭,他說,陛下讓我去哪我就去哪。朱棣十分開心地說,那你去江西吧。於是寧王表面平靜內心憤怒地去瞭江西,他把這份仇恨深深地埋在心裡,一代代傳給自己的子孫。

朵言三衛的下場也不好,他們背棄瞭寧王,暫時獲得瞭金錢和土地。朱棣剛開始時對他們很客氣,分給瞭他們土地,大概是內蒙古那一帶。但是朱棣並不放心他們,擔心他們和其他蒙古部落再重新合並,所以一直讓他們呆在山西,不讓他們去內蒙古。因為朵顏三衛對朱棣非常不滿,朱棣要去北伐,他們沒有跟著一起去。朱棣在關外逛瞭一圈,沒有發現蒙古軍隊的痕跡,所以隻能帶著大軍回去。

在回去的過程中,他發現瞭朵顏三衛的營帳,於是下令圍剿朵顏三衛,朵顏三衛並沒有料到明軍會攻擊他們,所以反應不及時,損失慘重。但是朵顏三衛畢竟戰鬥力很強,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跑瞭出去。從此,明朝和朵顏三衛決裂,朵顏三衛不復存在,隻剩下和明朝鬥爭的兀良哈部。兀良哈部為瞭爭奪土地展開瞭和明朝曠日持久的爭奪戰,後來他被明朝軍隊趕到瞭和俄國的交界處。話說,朱棣這事做得相當不地道啊!

寧王帶著仇恨在江西安居,並且把仇恨灌輸給自己的子孫。到瞭正德年間,朱厚照每天到處玩,玩得十分過分。他的子孫朱宸濠承襲瞭他的爵位與仇恨,眼看天下混亂起來,所以他不斷增加自己的護衛,並且和盜賊聯合,準備起兵。但是他的起兵最終失敗瞭,自己也被活捉瞭。並且他還被朱厚照戲弄,朱厚照放瞭他,然後又把他捉住。他在41歲時被殺,雖然他失敗瞭,但是他改變瞭太多人的命運。對於他失敗的原因,後人總結說,他有大抱負卻沒有大能力,而且又找不到好幫手,他的敵人又是大儒王守仁,所以他以慘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