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是真的假的 主人公不是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還不知道:草船借箭是真的假的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傢都有所耳聞,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先生而為。作為中國古代最知名的謀士,在《三國演義》中無人能出其右,直到現在,“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巧用空城計”等依舊在耳邊環繞。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繪聲繪色的描寫瞭諸葛老先生的“草船借箭”場景,諸葛老先生借著江面大霧(畢竟懂得天文,三天之前就知道會起霧),帶領幾十隻戰船,船上綁著草人,去找曹孟德叫陣。諸葛亮老謀深算,人傢老曹也不是省油的燈啊,老曹一看,老子都大軍壓境瞭,你還敢來叫囂,所以人傢老曹就懷疑有詐不敢妄動,隔空放箭。結果,諸葛老先生輕而易舉的獲得瞭十萬之箭,挫敗瞭周瑜的陷害,削弱瞭曹操的軍事力量,還增加瞭自己的威望。

但是呢,《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最喜歡張冠李戴瞭。實際上,據史料《三國志》記載,“草船借箭”的主人公另有其人,事情是這個樣子滴,公元213年,曹操揮軍南下進攻孫權,曹孫兩軍對峙瞭一個多月也沒分出個勝負。一天,“權乘大船來觀軍,公(老曹)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所以,事實上,是孫權孫仲謀為瞭觀察曹軍的軍情,乘船而來,結果被發現瞭,曹軍射箭,估計一開始都射在瞭一邊,中的箭太多太重,船快傾覆瞭,孫權在迫不得已也是急中生智之下換另一邊受箭,使船身得到平衡,平安歸來。

在下認為啊,羅貫中老先生這樣寫是寄托瞭自己的情懷,因為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那個時代各路英雄好漢接連走上舞臺,張士誠、朱元璋、陳友諒等等,時代造英雄,羅貫中也是“有志圖王”的人,所以他選擇瞭張士誠,後來的故事大傢都知道,張士誠敗瞭,羅貫中跟錯瞭主子,站錯瞭隊,也沒法當官,就回到瞭杭州繼續寫作,創作瞭《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將自己的才氣、情懷展現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