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本有機會改寫歷史,可惜沒有聽懂呂佈最後的七個字!
曹操本有機會改寫歷史,可惜沒有聽懂呂佈最後的七個字!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大傢好,今天小編要跟大傢講個關於三國時期的一個小故事。呂佈人人都知道的,他是東漢末年的一名特別勇猛的武將,人們都用“人中呂佈”來稱贊他的勇猛無雙。方天畫戟和赤兔馬成為瞭他專屬的個人標志。但是呂佈的結局卻不怎麼好,因為不怎麼好的人品最後在白門樓被俘。呂佈在被曹操殺瞭之前大喊出七個字,曹操竟然都沒有聽懂,因而錯失瞭本可以改寫歷史的最好的機會。

說到呂佈,在最早期的時候是跟著丁原後面混的小弟,因其個人能力比較突出,非常的得丁原的賞識,還認瞭他當義子。隻是呂佈這個人並沒有什麼忠義可言,做人方面也沒有什麼立場,後來被董卓一番利誘之下,就直接出賣瞭前主子丁原,並且把他給殺瞭。轉而投向瞭董卓的門下,認瞭董卓當幹爹。董卓也不是什麼好人,這個人生性殘暴,而且對屬下多有猜忌,特別是呂佈這樣的人,雖然說他勇猛無敵,但是卻不是什麼忠心之人,所以對他諸多忌憚。後來,呂佈又在王允的挑唆之下,殺瞭董卓,這個地方三國演義中就有貂蟬和呂佈的小故事,具體的描寫瞭當時美人計的施展的過程,現在還在被後人津津樂道,畢竟美女英雄的故事從古至今都是人們茶餘飯後樂於討論的問題。殺瞭董卓以後,呂佈就當上瞭溫候,跟王允一起執掌朝政,這時候算是他的頂頂風光的時候瞭,但是因為他此前先背叛丁原後背叛董卓,這種不忠不義的行為,得到瞭世人的唾棄。

此後呂佈就開始瞭人人喊打的南征北戰的軍旅生活。在兵敗董卓的舊部之後,呂佈逃出瞭京城,他先去投奔瞭袁術,但是遭到拒絕,然後又去投奔討伐董卓的同盟軍袁紹,到瞭袁紹那裡還自認為有功,獅子大開口找袁紹要兵要馬。這種行為就很難讓人不懷疑他的動機,於是袁紹就產生瞭想辦法滅瞭他的想法,不過還好呂佈不傻,聰明的看出瞭苗頭,躲過瞭一劫。

之後,在爭奪兗州的時候,呂佈中瞭曹操的計所以失敗瞭。呂佈一路往東逃,去投奔劉備。見瞭劉備後,他說出瞭一句大實話,他說自從他殺瞭董卓之後,就沒有人再敢收留他瞭,人人都恨不得拒而遠之,而且都想殺瞭他。也是,他自己可能也知道是什麼原因的,但是他為瞭生存,隻能委曲求全的尋求一個容身之處。但是這肺腑之言,並沒有讓他安心蟄伏太久,在袁術打徐州的時候,呂佈又禁不住袁術的二十萬斛大米的誘惑,又叛瞭劉備,帶著部隊進軍下邳,打敗瞭張飛,並且還抓住瞭劉備的一傢老小,逼得劉備實在沒有辦法,也沒地方可逃,畢竟後院的一傢老小在人傢手裡呢,於是隻能在無奈之下向呂佈投降瞭。這一戰,可以說真正的上演瞭一部農夫與蛇的故事,劉備好心的收留瞭無處可去的呂佈,卻再一次的遭到瞭他的背叛,被他反過來狠狠的咬瞭一大口。劉備的心裡對他也是恨得要命啊,沒有辦法,誰讓他當初心軟瞭呢,現在心痛隻有自己知道。

後來還有一個小故事,呂佈為瞭幫助劉備解圍上演瞭一出“轅門射戟”,這一做法好像是顯示出他自己左右為難,但是實際上他真實的目的不過就是為瞭自己著想而已。他很明白目前的形勢,如果袁術滅瞭劉備的話,自己也活不瞭太久,但是此時的他也不能跟袁術產生正面沖突,畢竟自己現在也沒有什麼實力不是袁術的對手,於是就把決定權交給“老天”,自己裝瞭一把老好人。

之後,呂佈在跟袁術和親的過程中,也同樣是反復無常,先答應瞭婚事,後來又悔婚,在加上自己的剛愎自用不聽取手下的意見,最後在白門樓他嘗到瞭被自己屬下背叛的滋味,他逼不得已,隻能向曹操投降。被曹操俘虜瞭以後,他還不斷的跟曹操辯解,說他自己一向優待下屬,他們隻不過是臨時起意背叛的,還強烈的要求曹操松綁。曹操自然是知道呂佈的身手的,哪裡肯這麼放瞭他,放瞭他的話就很難再控制住他瞭。曹操對呂佈說“捆綁老虎不得不緊”呂佈說,“曹公如果您能得到我相助的話,我可以率領騎兵,你率領步兵,你我合力就可以統一天下瞭”。曹操一向是愛才的,他自然知道呂佈在戰場上的能力的,一時間竟然有點心動瞭。但是這時候劉備在一邊說瞭一句話,讓曹操終於還是下瞭決心殺瞭呂佈。劉備說的是“曹公您別忘瞭丁原和董卓是怎麼死的”。

可以說是劉備的這一句話,直接促成瞭呂佈的滅亡,呂佈死之前對著曹操大喊瞭一句“大耳兒最叵信者”,這一句話,意思就是說大耳朵的劉備不可以相信。但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曹操卻並沒有把他這一句話當回事,愣是沒有聽明白其中的深意,以為不過是呂佈垂死掙紮想拉旁人下水罷瞭,卻不知道自己確實錯過瞭呂佈最後一句“金玉良言”,沒有在劉備沒有什麼實力的時候滅瞭他。

主要還是因為呂佈這個人太過於反復無常,有奶便是娘,別人幫瞭他轉眼就會翻臉不認人,如此的絕情絕義,讓他成為瞭無法讓人相信的小人。曹操也沒有想到他說的最後一句話,竟然是說的唯一“靠譜”的話,隻可惜這些都是之後的事瞭,呂佈不忠不義的人品已經在人們的眼中根深蒂固瞭。不知您對呂佈有何看法呢,歡迎給小編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