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現在的空調和風扇 古人是如何度過炎日的夏天的
古人是怎麼度過夏天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夏天是一個很熱的季節,我們通常會待在舒適的空調房裡不想出來。如今的我們過夏天時,就連電風扇都滿足不瞭我們瞭。

可是在古代可沒有空調冰箱等高科技設備,那麼古人的夏天不是很痛苦,食物也更容易變質嗎?其實我接下來所說的可要顛覆你對古人的認識瞭,古人雖然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可是智商卻不一定比我們差。早在先秦的時候人們便開始用天然冰制冷,給食物保鮮,甚至是制造冷飲。最早在《周禮》中便提到當時的周王室為瞭在夏天有冰制冷以及保險食物,成立瞭“冰政”這個機構,負責管理冰塊。現在的人在夏天制造冰塊當然是用冰箱,可是周朝時哪兒來的冰箱這樣的高科技設備,那他們夏天的冰又是哪裡來的?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儲存冬天的冰塊供夏天用。冬天所收集的冰塊會被放到一個叫冰窖的地方,然後在冰上面放一些樹葉等來隔溫。所謂冰窖往往就是在地上挖一個深坑,地底往往比較陰涼。但這種藏冰技術過於簡單,往往有隻能保存所藏冰的三分之一。但在當時來說也是件很瞭不起的事情瞭,可見古人也是很會享受生活的。

冰窖一直從周朝沿用至今,但是古人對冰的智慧也不僅僅是藏冰這麼簡單。雖然當時北方有寒冷的冬天可以在冬天的時候收集冰塊,可是南方就不同瞭,南方的冬天沒啥冰,最重要的是夏天還比北方熱的多,估計這也導致為啥古代時北方生活富裕安定,南方就是貧窮的不毛之地吧。難怪當時把官員貶到南方是一種極大的懲罰,現在去南方當官是個好差事。大約在唐朝末年,我們古人用智慧把藏冰向人工制冰發展。對於當時人工制冰一定是件很瞭不起的事情瞭,就連當代的你,不給你冰箱,你會在夏天人工制冰嗎?可能很多人會束手無策,那麼古人如何制冰呢?答案便是硝石,唐朝人生產火藥時需要用到硝石,他們發現硝石溶於水會吸熱,使水結冰。所謂硝石也就是我們化學上所說的硝酸鈣。

當時甚至還發展出來冰制食品,元代時甚至出現瞭最早的冰激凌。記得有個同學問我,古人制冰是把硝石放進水中溶解使水結冰,你這麼制的冰誰敢吃。我當時也很無語,新世界的人瞭,還沒古人聰明。古人會把一個大容器放入水和硝石來制冷,然後將灌瞭清水的容器放入冰冷的硝石水中制冰。

其實說起來,古人也是有冰箱的。而且在春秋時期就有瞭,是不是很震撼。古人的冰箱叫做“冰鑒”,是由陶瓷或青銅制成的。他的作用是用來冷藏食物以及給室內降溫,可以說功能比現在冰箱還強大。我國近代出土的“曾侯乙銅冰鑒”證明瞭古書的記載。也讓我們認識到瞭古人的智慧,以及冰箱的鼻祖。它的原理就是分內外兩壁,中間隔空保溫。
我們不得不感嘆於古人的智慧,原來古人的夏天也過滴很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