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道子為什麼最終會回到晉國?原因是什麼?
司馬道子知道菜鳥之間的比對大,最後還是回到晉國,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今天小編帶大傢一起瞭解,在這時,晉國高層也開始熱鬧起來瞭。司馬道子被王恭他們一威脅,最後不得不殺掉王國寶才算暫時平息瞭事態。他事後一總結,終於明白,光在中央這裡操縱這個啞巴皇帝,把握好這個全國最大的公章,貌似權力很巨大,其實手中的力量太過單薄,隻要地方某個牛人一站起來反對,立馬就會處於被動的地位。他這才知道,有時必須有幾個水平過硬的死黨,否則,身邊隻有王國寶之流,一到關鍵時刻,什麼用都沒有,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哪能來幫你頂上一腳?於是,也開始要找幾個有水平的死黨。我們繼續往下瞭解一下吧!
他很快就發現,司馬尚之以及他的弟弟司馬休之都很有水平,可以重用,於是就把這兩人拉進死黨圈子。沒幾天,司馬尚之就發現,司馬道子牛不起來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死黨,而是因為隻有幾個無用的死黨,而人傢的手裡卻緊握槍桿子,於是建議:“應該把自己人派到地方,培養幾個地方的牛人,當自己的保護傘。”司馬道子認為太有道理瞭,馬上把自己人王愉叫來讓他去當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及豫州之四郡軍事,好好地為他服務。他以為這步棋很好,可庾楷卻一點兒也不爽。他現在是豫州刺史,正幹得起勁,哪知,司馬道子突然從他的地盤上割走四個郡,劃入王愉的勢力范圍中。這是什麼行為?這不是明著降瞭他的職權嗎?他就上書要求不要割走這四個郡。朝廷不同意。
庾楷大怒,馬上派他的兒子去找王恭,做王恭的思想工作,說司馬尚之現在是司馬道子身邊的紅人,比王國寶更加可惡。現在他們正在做削弱咱們地方牛人權力的事。如果讓他們繼續幹下去,咱最後就徹底沒有活路瞭。現在趁他們還沒有得逞,咱先下手才是上策。王恭一聽,馬上說:“有道理!”於是派人去找他的老搭檔殷仲堪和桓玄。這兩個人馬上表示同意。
於是,他們成立瞭軍事聯盟,由王恭任盟主。大傢一致決定,選個好日子,大軍同時向建康前進。這幾個傢夥在商量舉事時好像很默契,可真正行動時,卻一點也不協調。黨中央知道他們要行動時,就下令全國戒嚴水陸交通全部堵截,而且所有關卡都要嚴格檢查。殷仲堪對軍事不怎麼在行,但對選擇進攻的日子倒很積極,一天到晚喝完酒,並沒有把心思放在研究軍事地圖上而是翻著老皇歷,看到宜於出門、軍事的字樣後,就馬上寫信給王恭,說某月某日最宜進軍,保證旗開得勝,想失敗都難——你就下令吧,咱們同時進軍,勝利是屬於選好日子的人們的。
他寫好這封信之後,就把信藏在箭桿裡面,再裝上箭頭,然後塗上油漆,讓一個機警的人帶著送到庾楷處,然後再由庾楷送給王恭。這個送信的辦法很成功,可是王恭折斷箭桿時有點馬虎,絹綢剪角處的絲抽瞭出來,造成整個紋路紊亂。王恭看來看去,無法判斷這信是誰寫的。他想瞭想,前次股仲堪就曾不守信用,沒有進兵,而隻是旁觀,後來自己占瞭上風,這才做出姿態,完全是保存實力的做法,這次哪能這麼積極?肯定是庾楷假冒他的筆跡,騙自己出兵。他認為這封信一點可信度也沒有。所以自己重新又定瞭個出兵日期,而且這個出兵日期要比殷仲堪的提前許多。
此時,那個大晉國頭號悍將劉牢之正在他手下混。看到他下令發兵,就警告他,現在出兵沒有理由,如果硬要出兵,那等於是造反。造反的下場如何,你比我更清楚。但王恭不聽,上書請求命令他出兵去討伐王愉和司馬尚之、司馬休之兩兄弟。司馬道子知道後,終於也開動瞭一次腦筋。他看到上次隻有王恭出兵,殷仲堪隻是亂喊口號沒有動手,這次同樣也是隻有王恭出場,殷仲堪仍然沒有行動,就以為整個格局又會是上一次的翻版,就派人去做殷仲堪的思想工作,想再挑撥一下兩人的關系,把殷仲堪徹底拉進自己的陣營。哪知,這次殷仲堪的立場堅定得很,給司馬道子回復瞭一封信,裡面全是破口大罵的話,一點兒也不給司馬道子面子。司馬道子拿著那封信,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這時,他的兒子司馬元顯出場瞭,對司馬道子說:“老爸,不能再猶豫瞭。對付這些人,就一個字:打!否則,就兩個字:挨打。”司馬道子說:“這個事就交給你瞭。從今天開始,我把大權都交給你。”這時,司馬元顯才十七歲。這個世界有兩種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一種是某個領導知道你是個人才,就不顧一切地把你提上來,讓你的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典型例子就是苻堅重用王猛;另一種就是自己稀裡糊塗,而且又天生膽小,這時隻要有誰出來表現,就會把全部擔子交給誰一—好像是在重用他,其實是讓他去做高個子—天塌下來時,讓他幫自己頂著。
司馬道子這時把大權交給他的這個兒子,顯然屬於後一種方式—當然,如果司馬元顯不是他兒子,估計也不會這麼放心。他讓這個兒子出場之後,就什麼也不管瞭。司馬元顯比他老爸有水平多瞭,而且人氣也比他老爸旺多瞭一跟他交往過的人,都說他的作風跟司馬紹有得一比一司馬紹是晉國有史以來最有水平的皇帝啊。於是,晉國人信心高漲!這時,殷仲堪知道王恭提前發動的消息,興奮起來,也不管自己定下的日子瞭。他去年沒有行動,造成人品有問題的嫌疑,如果這次還落後,他就坐實“人品問題”這四個字瞭,因此,必須更加積極,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時間,馬上發佈作戰動員的命令,立刻上前線。他雖然拿著大把槍桿子,但軍事知識等於零,平時全靠楊全期幫他主管部隊的事。這次出兵,更是離開楊佺期。他讓楊期當先鋒,桓玄為他帶著兩萬主力跟在後面。
據說楊期是楊震的後代。楊震曾經當過太尉,而且是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楊全期混瞭大半輩子,自己混不出什麼名堂來,就老拿楊震這個祖先來當自己的招牌。如果隻是吹吹牛,過過嘴癮,讓心情在短時間內爽一爽,滿足一下虛榮心,也沒什麼。可他卻因為自己有這麼一個著名的祖先,就自我驕傲起來,覺得這個天下誰也比不過自己。他傲慢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認為他可以跟王恂同一個檔次,他一聽馬上大怒一當時王恂隻是個尚書仆射,而他是南郡相,在殷仲堪手下混飯吃。他總是心裡不服,總想找個機會讓自己表現一下,讓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知道他的厲害,可他自己又沒有機會搞出什麼事來,因此隻有堅決支持他的領導殷仲堪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