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一共南巡瞭六次之多 期間到底花瞭多少錢呢
還不知道:乾隆南巡花瞭多少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據說乾隆六次南巡過,十幾年後,曾經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說道:“朕臨禦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
這說明乾隆後期已經知道瞭南巡是件勞民傷財的事情,表面上很風光,但南巡的背後,卻是清政府的財政以及南方農民財產的巨大損失,也給嘉慶留瞭個爛攤子,不得不除掉和珅來增加國傢收入。
不過這是後話瞭,我們就來看看乾隆六次南巡,到底花瞭多少錢吧。因為他的南巡跟政府賦稅有著重要的關系,首先看看他為國傢收入丟掉瞭多少錢。

乾隆南巡凡是所到州縣,均下令隻交本年應征地丁錢糧的十分之三,如果當地上年受災則再減免十分之五,六次南巡,江南最為富庶,而乾隆走過瞭那麼多地方,直接導致清政府在賦稅上縮水瞭一半。
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江、皖、浙等地的時候,直接下令免去三省當年錢糧。還豁免從乾隆元年到十三年江蘇和安徽欠下二百二十萬兩、三十萬兩的地丁賦稅,又免去瞭浙江當年三十萬兩的地丁賦稅。
第二次南巡的時候,江淮地區剛剛發生大水災,乾隆又下令免除江、皖、浙三省二十一年以前積欠的所有地丁錢財,此外,直隸、山東也是南巡的必經之地,隻要有旱澇災害,就免除之前所欠的賦稅。
第三次南巡的時候,當年江蘇、安徽兩省所有欠朝廷的公款,全部豁免,共免除白銀兩百多萬兩,以及糧食三十萬石。當時乾隆的口諭:“俱著全行豁免用敷愷澤,副朕行慶施惠之意。”

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剛剛啟程乾隆就宣佈,對直隸和山東兩省的地丁錢糧豁免十分之三,兩省的官員原先受過處分或降級的,全部撤銷懲罰官復原級,沒受過處分的,全都加一級,同時還各賞兩萬兩白銀建造行宮。
乾隆四十五年,免除兩淮商人欠下的一百二十萬兩賦稅,乾隆四十七年,免除淮南商人二百萬兩賦稅,乾隆四十九年,免除兩淮地區一百六十萬兩賦稅。
乾隆南巡不斷地免除江南以及直隸、山東的賦稅,而這些地區又是清廷收入的主要來源地區,六次南巡豁免的這麼多賦稅,使清廷的收入大大的縮水,給清廷造成瞭極大的財政壓力。
再說說乾隆南巡的鋪張浪費,從第一次南巡到第六次南巡,巡遊的規模和耗資越來越大,乾隆每到一處,地方供設都要耗資二三十萬兩,來鋪設道路、修建碼頭、整修街道、搭建戲臺等等。
乾隆時期的官戲還是昆曲,根據記載,當時乾隆在安徽、江蘇段運河邊上的城市,運河邊上每隔一段距離兩岸都會搭建昆曲戲臺,來表演昆曲,那種戲臺又稱為香亭。

雖然乾隆免瞭巡遊地區農民的很多稅收,但大多數都是有利於商戶的,而且當時乾隆南巡的出資人就是江南一帶的鹽商,鹽商怎麼會自己吃那虧呢?他們利用壟斷商品哄抬物價,最後用的還是農民的錢!
而且各地官員也多以迎聖駕之名,向當地的農民、商人征加新的稅收,可以說農民的稅根本就沒少交。而乾隆這六次南巡燒的錢,實際上也就是他的國庫啊。
至於具體燒掉瞭多少錢?根據《武漢大學歷史學集刊2》中列舉的乾隆十八年(1753年,第一次南巡後)的總收入為5000萬兩白銀,1300萬石糧食。到嘉慶除掉和珅獲得8億兩白銀,說是能抵當時十五年財政收入,也差不多是每年五千多萬兩(這還是乾隆南巡結束十五年復蘇的)。
清朝的經濟一直是穩步上升的,乾隆從1753年到1799年這四十六年的時間裡,財政收入竟然一直穩定在五千萬兩,足以見得這六次南巡對於清政府財政的破壞有多大瞭。

後來乾隆還在《南巡盛典》裡詩雲:“牙檣春日駐姑蘇,為問民風豈自奶?艷歌新舞翻覺鬧,老扶幼架喜相趨。周踏歲計雲秋有,旋察官方通弊無。人耳信疑還各半,可誠萬眾慶恬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