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皇帝想派兵出征,努爾哈赤自願請兵!連朝鮮都看出瞭狼子野心!
萬歷皇帝想派兵出征,努爾哈赤自願請兵!連朝鮮都看出瞭狼子野心!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解答。
萬歷皇帝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任上可謂外患頻繁,萬歷年間的三大征便是最好明證。不過最有意思的一次當屬萬歷二十年、對日的那次出征。

公元1592年,也即萬歷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權的豐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率軍從對馬攻占朝鮮釜山,很快,日本幾近占領朝鮮全境。朝鮮國王李昖一路哭嚎著奔向北京,向宗主國大明求援。
當時的明朝雖然看起來是龐然大物,但畢竟行至中葉,還經歷瞭土木堡之變,宦官亂政、大臣貪污等傷筋動骨的折磨,國力大不如前,後勤上更是缺銀少糧,這仗似乎沒得打。但眼見小弟蒙難,做大哥的不伸手拉一把,以後還怎麼混?於是在兵部尚書石星的主戰下,萬歷皇帝下令出征。

但派誰去便成瞭一個難題,畢竟國傢沒錢嘛,這時有人上瞭一道奏折,表示願為國傢排憂解難,志願領兵出戰。落款是大明建州衛都督僉事努爾哈赤。
沒想到吧,萬歷皇帝想派人領兵去朝鮮出征,志願報名的居然是27年後的明朝死敵努爾哈赤。
萬歷皇帝本想批準瞭事,但朝鮮那邊卻不幹瞭,因為他們深知建州女真的狼子野心,讓他們過來幫忙驅逐日本人,還不成瞭“前腳驅逐瞭狼、後腳迎進瞭虎”,因此他們死活不答應。
事雖沒成,但給瞭石星一個新思路:何不讓其他國傢派兵出征朝鮮?到時天朝上國的大明隻要封賞一番即可。於是帶著這樣的“新思維”,他找到瞭一個人——程鵬舉。

程鵬舉雖然無甚官職,但對大明各個部門的潛規則那是瞭如指掌,因此來華進京的各國使節都找他來疏通關系。程鵬舉索性成立瞭駐京辦事處,專門做起瞭“疏通管道”的工作。
石星找到程鵬舉,把自己想法一說,程鵬舉想都沒想說:就找暹羅借兵吧。
暹羅就是現在的泰國,離朝鮮隔著十萬八千裡呢,讓它領兵赴朝出征,簡直是天方夜譚。程鵬舉之所以推選暹羅,是因為他正在為暹羅辦事,如果跟兵部扯上關系,可謂獲利巨大。
地理盲的石星被程鵬舉這麼一忽悠,也覺得可行,於是上報朝廷。朝廷裡眾多大臣也紛紛表示贊同,但也有少數咂摸著覺得味道不對,畢竟誰也不知道暹羅在哪。也不知誰提議說暹羅離兩廣很近,聽聽兩廣總督蕭彥的意見。
但兩廣距離京城太遠,一個書信來回還不得幾個月時間。深知兵貴神速的石星於是催促程鵬舉奔赴暹羅先讓他們準備起來,還給瞭他一大筆活動經費。

程鵬舉拿瞭一大筆經費先是去瞭朝鮮,敲詐瞭一大筆錢,後又跑到福建,宣稱朝廷要造船出征,又敲詐瞭一筆錢,這樣一晃幾個月過去瞭,地方是跑瞭不少,錢也貪污瞭不少,就是沒去暹羅。
石星那邊一直苦等程鵬舉回來,結果蕭彥的書信倒是等到瞭。蕭彥信中聲稱:暹羅桀驁不馴,居心叵測,不宜借兵出征。實際暹羅沒他說得那般不堪,隻不過若真借兵成功,必定經過廣東,到時他這個總督又得張羅糧草,又得安排住處,不勝其煩,於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沒同意暹羅出兵。
最終大明依靠暹羅領兵出征的這一場外交鬧劇算是終結瞭。而以借兵出征為由,將大明上上下下忽悠瞭個遍的大騙子程鵬舉最終也被抓瞭回去,但敲詐貪污的錢早已被他揮霍一空。

在為這一出外交鬧劇捧腹大笑的同時,也不禁為明朝外強中幹著實捏瞭一把汗,堂堂大明王朝,居然出兵都成難事,可見軍備廢弛、內部貪腐已達到瞭何等嚴重地步。
而作為把控帝國命脈的明朝高層,顯然已喪失瞭鄭和下西洋之時的銳意進取的精神,不僅對大騙子程鵬舉口中的暹羅一無所知,而且還想當然的以為暹羅離兩廣很近,這種不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地解決問題之心態,註定瞭大明王朝帝國中樞系統業已麻痹,對左右帝國命運之事已無熱情之心。
還有,遇到緊急情況,朝堂大臣除瞭石星主戰並且全力籌備戰事之外,其他朝堂眾臣竟無一站出來為帝國分憂,就連兩廣總督蕭彥都怕惹火上身,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盡量避免戰事。這種隻求安穩、不求戰事的茍安心態實在無法匹配他那封疆大吏的身份。

最後要說的是:以努爾哈赤為首的建州女真的狼子野心,連朝鮮都看得一清二楚,奈何整個大明王朝全都視而不見。這種集體性麻痹癥也讓女真看到瞭大明王朝的不堪本質,故在27年之後,努爾哈赤挑起瞭薩爾滸之戰,大明從此拉開瞭亡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