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出現最多太上皇的時期 總共先後出現六個
大唐到底有多少太上皇,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大唐是歷史上太上皇最多的時期,太上皇的出現一般都伴隨著宮廷鬥爭,一旦做瞭太上皇,則權力全失,是一種變相的廢立之計,也基本上就被與人世隔絕瞭,做太上皇的日子並不好過,能有多苦隻有自己知道。
唐高祖李淵稱帝以後,分封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李元吉,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建成,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太子與齊王,自己登基稱帝,是為唐太宗,尊李淵為太上皇,贍養起來,李淵從此基本上與世隔絕,再沒有消息傳出來,直至去世。
武則天稱帝以後,改國號大周,勵精圖治,出現瞭一段政治清明的好時光,但隨後酷吏當道專權,武則天的統治始終未能恢復唐太宗貞觀之治的興盛局面,晚年又寵信武氏傢族,政治上再度昏暗。

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發動“神龍革命”,誅殺武則天近臣張易之、張宗昌等,迫使武則天退位,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隨後在冬季十一月去世,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武則天也做瞭一回太上皇,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到瞭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之後,唐睿宗李旦也順水推舟,樂得讓李隆基登基,自己做瞭太上皇,李隆基隨後發奮圖志,革弊興利,開創瞭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
但是,李隆基晚年荒於淫樂,納兒媳楊玉環為貴妃,任用楊貴妃堂兄楊國忠為相,政事日趨昏暗,最終爆發“安史之亂”,叛軍席卷大半個中國,一度攻下長安。

李隆基像
在逃亡西蜀的路上,軍士嘩變,先殺楊國忠,後逼楊貴妃自縊,李隆基晚年淒涼的時光正式開始,隨後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
安史之亂大致平定後,唐玄宗自西蜀回到長安之時,已經失去瞭對國傢的控制權力,隻好也做瞭太上皇,晚年在寂寞中鬱鬱而終,享年七十八歲。
到瞭唐順宗李誦,又做瞭太上皇,禪位給兒子唐憲宗李純,彼時順宗已經中風,身體上不堪承受皇帝之勞,又與太監們齟齬,被逼無奈隻好做瞭太上皇。
唐末昭宗李曄時,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幽禁並逼迫昭宗禪位太子李裕,雖然後來孫德昭等殺劉季述、王仲先等,迎接昭宗復辟,但昭宗還是做瞭一回太上皇。

唐昭宗李曄像
這樣,在大唐歷史上先後出現瞭六位太上皇,而且前後所隔的時間都不長,成為中國歷史上獨特的風景,李傢皇帝善做太上皇也!
一般而言,做瞭太上皇意味著交出權力,安心靜養天年,既有年齡的原因,也有宮鬥失利的原因,能夠安享晚年已經不錯瞭,像睿宗李旦,看到兒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勵精圖治,也放心地把權力交給他,這個太上皇做的是十分滿足的。
但是,像武則天、李隆基做太上皇,還不是那麼情願,但是年齡既高,也回天乏術,也失去瞭對於權力的掌控基礎,做太上皇還是迫不得已。
唐肅宗李亨迎接唐玄宗從西蜀返回長安,曾經跪拜於馬前,恭請唐玄宗親政,惺惺作態一番,雖然著實上演瞭一出親情大戲,但是背後的文武群臣們早對唐玄宗失望透頂,哪裡還會讓他再度復辟呢?
除瞭唐朝之後,中國各朝各代的太上皇還真是非常少見,像滿清有乾隆做太上皇,但那時天下太平富足,政治比較清明,也沒有發生劇烈宮鬥,自然就與唐朝迥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