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和夏侯淵可謂曹操前進的左右手 為何兩人的下場如此之大呢
還不知道:夏侯傢兩兄弟下場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看瞭《三國志》的一部分,各方霸主們為瞭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
今天打他,明天被他打;今日占領瞭這個城池,明天又被別人攆著到處跑。
有的諸侯能夠稱雄多時,成為歷史上的主角;有的呢隻是這亂世中的一過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發現很多的諸侯霸主凡是有謀士的,或者說具體點凡是能夠聽取謀士正確意見的基本上都會存在很久,甚或者建功立業,還有的則是能夠壽終正寢。
你問我是不是在胡說八道一傢之言?這還真不是我在胡說八道哈,咱看看:
呂佈大傢都知道厲害吧,他手拿方天畫戟身坐赤兔馬沖沖殺殺,在東漢末年那也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但是最終也被曹操給絞死瞭。

呂佈夠猛夠厲害,為什麼這麼快會失敗呢?
一個原因是他善變,三姓傢奴混跡江湖不講道義,自然不會招太多人待見。
二個原因就是他沒有一個靠譜的謀士,身邊雖然有個陳宮,但也是小角色格局太小,更何況他給呂佈出主意也是為瞭他自己。
再看一下公孫瓚,他在漢末初期勢力不可謂不大,那個時候袁紹都很忌憚他,就因為他身邊沒有那種荀彧賈詡這類的大謀士給他策劃出主意,事業沒有做大就過早的退出瞭歷史的舞臺。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瞭,一介武夫是成不瞭大氣候的。

反看張繡聽取瞭賈詡的正確意見,不僅能把曹操打的很慘,而且還能讓曹操容納自己,在曹魏那邊通過自己的能征善戰加官進爵。
還有一個張魯因為聽取瞭身邊功曹閻圃的建議投降瞭曹操,被封瞭個食邑一萬戶的閬中候,
小日子多麼滋潤,最後壽終正寢。
以上說明瞭個啥?
一個是聽人勸吃飽飯;
二個是作為一方諸侯霸主軍閥你得有個靠譜的謀士,一天到晚的就知道打打殺殺,向前沖向前沖,有勇無謀成不瞭大氣候。
就像夏侯傢兩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淵一樣,他們都是西漢夏侯嬰的後裔,都可謂貴族血統,都是跟著曹操一起起兵,可謂曹操前進的左右手,但是他們的結局卻是不一樣的。
夏侯惇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裡,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佈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傢無餘財。
從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他夏侯惇不是一個隻知道沖鋒陷陣的莽夫,他還是一個善於和喜歡學習的人,這樣的人頭腦一般都是冷靜的。
曹操是一個很會用人的人,他把夏侯惇安排為濟陰太守、看傢護院的後方大員說明他夏侯惇也是一位治世之能臣;還能勝任大將軍,說明他是一個能文能武、有勇有謀的、讓人放心的
前線總指揮。
夏侯淵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後率軍駐涼州,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擅長千裡奔襲作戰,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夏侯淵與其兄夏侯惇一樣性格剛烈,作戰勇猛喜歡沖鋒陷陣,但對於謀略他卻是空空空。
曹操也常告誡他:“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夏侯淵無謀,最後在定軍山自己親自去修補鹿角這等小事結果被老將黃忠斬殺,可惜又可悲啊!!
夏侯惇有勇有謀能夠成為帥才最後也壽終正寢;
夏侯淵有勇無謀僅僅是個將軍最後慘死於異鄉。
文中內容來自《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