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曹操消滅呂佈後,為什麼貂蟬就消失瞭?

曹操消滅呂佈後,為什麼貂蟬就消失瞭?

時間:2019-07-18 11:43:4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貂蟬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三國演義》中,王允之所以能夠誅殺董卓,最關鍵的“得力助手”是貂蟬。

在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中,這位以王允義女身份,迷得董卓和呂佈七葷八素的美女,最終讓董、呂這對義父子反目成仇,互相殘殺。

有瞭貂蟬,才能除掉暴虐的權臣董卓,才能徹底改變東漢三國的歷史格局,讓後來的曹操、劉備、孫權等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所以,文學評價金聖嘆才有那句名言:“十八路諸侯不能殺董卓,而以貂蟬足以殺之。”

不過,這樣一位女英雄,最後卻在曹操消滅呂佈之後,悄悄消失瞭。三國小說中再為有所提及。那歷史上的貂蟬,又是什麼結局呢?

很遺憾,在《三國志》、《後漢書》等正史中,我們均未見有“貂蟬”這個名字。

唯一能跟貂蟬的“人設”扯上關系的,是這樣兩件事情。

在《三國志·呂佈傳》和《後漢書·呂佈傳》中,均記載瞭這樣一件事:呂佈是董卓的貼身“保鏢”,所以與董卓身邊的一個“傅婢”日久生情,然而,呂佈知道董卓的脾氣,於是“恐事發覺,益不自安”。

“傅婢”其實就是董卓身邊的一個侍女,當時該女應是深受董卓寵幸,而呂佈敢於讓董卓頭上戴綠,顯然是吃瞭熊心豹子膽,因此才“益不自安”。而這個“傅婢”就應是貂蟬的歷史原型。

在《三國演義》中,還有一段“鳳儀亭”的插曲。說的是呂佈與貂蟬在鳳儀亭私會,被董卓看到。呂佈的忘恩負義,氣得董卓拿起一支戟就朝呂佈丟去,幸好呂佈反應敏捷,及時躲過。

這段故事,實際上在歷史中卻有記載,不過這裡面一位關鍵人物貂蟬卻沒再出現在現場。董卓想殺呂佈,僅僅是因為呂佈做事不合董卓的心意而已。所以,呂佈才會“由是陰怨卓”,如果是因為呂佈綠瞭董卓,才讓董卓惱羞成怒,他又有什麼資本心懷不滿?

所以,接下來,當呂佈到王允府上飲酒,訴說自己差點被董卓所殺的經歷後,才被王允輕易所慫恿。呂佈口口聲聲的“義父子”之情,經王允一解釋,完全是分文不值。於是,呂佈與董卓決裂,成為日後殺死他的“大殺器”。而這裡,亦沒有一個叫“貂蟬”的王允幹女兒出現在席間,更談不上《三國演義》中的談婚論嫁瞭。

據此,我們可以認為,在小說裡為王允使用連環計殺死董卓的關鍵人物貂蟬,實際上是子虛烏有、小說傢言。

“貂蟬”這個人物,是小說傢們根據歷史記載中的這位“傅婢”附會創造出來的。

而人們之所以相信真的有“貂蟬”這樣一位美女,主要是因為有三:

一是進一步醜化瞭董卓的奸雄形象,其好色貪婪,註定會讓其走向滅亡,中間也隱含瞭“報應不爽”的意味;

二是進一步強化瞭呂佈的“白眼狼”形象,“三姓傢奴”的標簽,他從此是徹底揭不下來瞭;

三是進一步烘托瞭司徒王允的高明智慧,他設計出來的美人計天衣無縫,借一個“義子”之手,讓董卓這個“幹爹”灰飛煙滅。讀小說,還有比這更痛快的麼?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