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一死,為什麼三國的結局就已經決定瞭?
為什麼說魯肅一死,三國的結局就註定瞭,諸葛亮也無力回天,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曹操自從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之後,北方再無敵手,經過瞭幾次戰爭,曹操基本上算是掌控瞭北方勢力。除瞭西涼的馬騰韓遂,漢中的張魯有些麻煩。再也沒有能夠阻擋曹操在北方稱雄的人瞭。但我們也都清楚,曹操作為一代梟雄,絕不甘心隻在北方稱孤,他的最終目標必然是趁勢統一全國。隻是當時的北方還不穩定,曹操還需要時間來安撫地方勢力,理清朝中錯綜復雜的勢力。
當孫權擊敗瞭陳祖,終於跨出瞭歷史性的一步,將這個阻礙瞭江東勢力發展的眼中釘拔掉之後。曹操沒辦法再等下去瞭,因為曹操害怕孫權趁機攻下瞭荊州。這樣的話,孫權就占據瞭整個長江之險,那麼曹操統一全國就會變得十分艱難。所以曹操在自己的內部還不夠穩定的情況下,選擇瞭南征。但曹操並沒有稱心如意,而是在赤壁栽瞭跟頭,大敗而歸。隻占據瞭荊州北部的南陽郡,曹操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計劃就此破滅瞭。
而這次戰鬥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在赤壁之戰中成就瞭兩個人的威名,一個是周瑜,另一個是諸葛亮。諸葛亮是在三國演義中舌辯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等等而成就瞭他的足智多謀。但在真實歷史上,則是三十出頭的周瑜帶領數萬軍隊擊敗瞭將近二十萬的曹操大軍,從此聲名大振。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經典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由此可見,周瑜已經不弱於歷史上任何一位名將瞭。
但無論演義也好,還是史書記載也罷,他們都忽略瞭一個人,他就是魯肅。在三國演義中,魯肅就是一個受氣包的存在,兩頭都給他為難。但真實歷史上的魯肅卻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人才。當時就是魯肅說服瞭孫權聯劉抗曹,一手促成瞭孫劉聯盟。
同樣魯肅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尤其是他的戰略眼光非常精準。魯肅在投奔孫權的時候,就為孫權提供瞭戰略部署,精彩程度不亞於隆中對,而且比它更早。孫權後來的行動就是以它為標準的。並且魯肅還提出瞭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那就是目前曹操勢力強大,不是一個人能抵抗的。所以選擇隻有三種,一種是孫權投靠曹操,不戰而降。一種是孫劉各自為戰。最後一種則是兩國聯盟共同抵抗曹操。
而魯肅窮其一生都在為孫劉聯盟奔走。當魯肅去世之後,孫劉聯盟立即就破滅瞭。孫權派呂蒙偷襲瞭荊州,導致關羽身死。之後還引發瞭夷陵之戰,這讓本來就受創的蜀國更是雪上加霜。最後劉備病死白帝城,給諸葛亮留下瞭一個爛攤子,就算是諸葛亮再厲害也是無力回天。因為此時的情況已經是不可挽回瞭,諸葛亮也不可能像之前隆中對設想的那樣,荊州和漢中同時進攻中原。而且夷陵之戰已經損失瞭大部分的蜀國精銳瞭,更是讓諸葛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所以在小編看來,魯肅一死,三國的結局就已經註定瞭。因為在當時最理智的一種方法就是孫劉聯合起來,才能擊敗占據北方的強大的曹魏,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而且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證明瞭這一點,南方是很難擊敗北方政權的。但是魯肅死後,孫劉兩國因為各自的利益,不願意共存。那麼各自為政的孫劉,也就難逃滅亡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