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二人嫁給皇帝,祖母成皇後,孫女結局悲慘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乾隆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封建社會男人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從婚姻制度上就能發現,現在研究表明古代婚姻存在幾大弊端,主要表現為無自主性,承嗣性,抑女性,買賣性,繁縟性,歸根結底是女性在婚姻中處於劣勢,甚至婚後的女子還能被任意買賣,一夫多妻更是一種“時尚”。
從平民百姓到達官貴人,幾乎每個男子都有多位“妻子”,而妻子最多的就是皇帝瞭,人人都羨慕的皇帝不止掌握著生殺大權,還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後宮女眷更是數不勝數,當然皇帝選美人十分嚴格,不過經常看清宮戲的人能發現,許多來自同一傢庭的女子都進入瞭皇宮,大多數都是姐妹、姑侄,今天所說的這兩位關系更加復雜,竟然是祖母與孫女,更加讓人難以相信的是,祖母受盡寵愛,孫女卻下場淒慘。

雖然說這種情況現在看來匪夷所思,但是在那個年代十分常見,這對祖孫都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妃子,眾所周知清朝選妃制度十分嚴苛,皇宮中的女子從上至下幾乎都是旗人,努爾哈赤創建的八旗制度不隻體現在軍事方面,在行政生產等方面也發揮著重大作用。
清朝規定凡是年齡在13歲至16歲的女子,必須參沒三年舉行一次的選秀女,選中的人就能留在宮中服侍皇帝,或者被賞賜給皇室成員,因為後宮美女都限制在一個范圍當中,因此出自同一傢族的人有很多,皇太極的孝莊文皇後與孝端文皇後就是一對姑侄。

清朝歷史上乾隆皇帝最為“風流”,幾下江南留下瞭不少趣聞,身為高高在上的皇帝自然少不瞭美女的陪伴,在乾隆的眾多皇後當中,富察氏或許是最受寵愛的那一個,富察氏是貴族出身,傢族中很多都是朝中棟梁,自康熙年間開始就為朝廷分憂,深受依仗。
生在這樣的傢庭中,富察氏自幼接受到瞭良好的教育,無論是舉止禮儀還是文化修養,都能擔得起“大傢閨秀”這四個字,16歲的時候就已經小有名氣,雍正帝得知有這樣一個才貌雙絕的女子之後,急忙召其入宮,賜婚給弘歷,希望她能輔佐弘歷成長,不得不說雍正的眼光真是好,為乾隆皇帝選到瞭一個好皇後。
乾隆登基之後,馬上冊封富察氏為皇後,兩人相愛無比,傳出瞭一段佳話,乾隆曾說同古今皇後相比,沒有哪一個能做的比富察氏更好瞭,難能可貴的是乾隆將自己取得的政績都歸功於富察氏,認為自己批改奏折常常到深夜,是皇後不辭辛苦在身邊照顧,十多年來從未有一句怨言,希望後宮的嬪妃能以她為榜樣,能讓乾隆說出的這樣的話,也能驗證富察氏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有多重瞭。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富察氏雖然深受寵愛卻命比紙薄,曾給乾隆生瞭兩個兒子,結果都早早夭折,富察氏深受打擊,加上本來就體弱,整日恍惚不已,乾隆為瞭緩解富察氏憂慮,決定動身去泰山祈福,乾隆十三年,一行人從皇宮浩浩蕩蕩的出發,富察氏的身體逐漸好轉,乾隆十分高興,不過就在返程的時候,富察氏病情突然惡化,暴病身亡,年僅37歲。
一夜之間乾隆失去瞭摯愛,悲痛之餘乾隆決定親自操辦富察氏後世,舉行瞭一場聲勢浩大的葬禮,文武百官跪在兩旁,為瞭祭奠富察氏,乾隆將他們乘坐的船隻整體運回京城,摯愛早逝讓乾隆深受打擊,從此之後性情大變,經常大動肝火,許多官員不知為何就觸怒龍顏遭到責罰,並且乾隆認為皇太子在喪期缺乏哀慕之心,當眾下旨皇長子將來不能接手統治權,一場危機就這樣爆發瞭。
眾所周知乾隆酷愛寫詩,但是水平真不敢恭維,為數不多的好詩都給瞭富察氏,“沼宮靄靄女桑低,盆手曾三玉腕提”。足見乾隆對富察氏的深思,乾隆之爭六十多年,是最長壽的皇帝,當然也不止這一位皇後,若幹年以後,富察氏的“孫女”也參加瞭選秀,被冊封為貴人。

相比隻寫這位富察氏的命運就有點悲慘瞭,並不被乾隆喜歡,同樣也沒有留下一男半女,好在富察氏遠離後宮爭鬥,修身養性,一直活到瞭道光同治時期,此時她已經是宮中資歷最大的妃子瞭,道光封其為“皇祖晉妃”,死後被葬入乾隆妃子陵。
一個是萬眾寵愛的皇後,一個是獨處深宮的妃子,兩人的境遇大不相同,總歸來說兩位富察氏也成瞭乾隆時期的一段佳話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