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時候鬧蝗災 為何百姓不吃蝗蟲充饑呢

古時候鬧蝗災 為何百姓不吃蝗蟲充饑呢

時間:2019-07-19 09:47:1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古代鬧蝗災為何不吃蝗蟲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是唯一由昆蟲引起的災荒,蝗蟲過後,赤地千裡,顆粒無收,饑民造反,社會動蕩。明朝崇禎末年,河南和山東出現瞭旱災過後出現蝗災,草根樹皮吃幹凈瞭之後,就出現瞭人吃人的現象。當時有婦女、兒童被綁起來拉到市場上像牛羊一般宰殺瞭賣肉賣,稱之為“菜人”。

古代蝗災頻發,秦漢蝗災平均八年一次,兩宋為四年,元代為兩年,明、清兩代均為三年,蝗災之頻繁,百姓深受其害。西安地區,古稱“天府陸海”,膏脂之地,但逢蝗災來臨也是難以抵擋。

史載:新莽始建國三年夏天,飛蝗蔽日,自東方來,至長安,草木食盡。唐朝永淳元年, 關中大旱,蝗蟲成災,死者無數。後晉天福七年四月,關中諸州皆蝗,人死者十有七八。元朝至正十九年, 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人馬不能行。明朝崇禎十三年 蝗蟲增生,食禾至盡,因蝗災饑荒死者十之六七。清朝咸豐八年 飛蝗過境,所過之處食禾幾盡,濟民嚎野。民國20年夏天,蝗災小麥未收,沿山一帶有全傢餓死或舉村逃荒者。

在中國歷史上,宋真宗作為最後一個在泰山封禪的皇帝,他的一生也真是耐人尋味。執政早期,宋真宗勤於政事,把宋朝打理的井井有條,但是畏於遼的強勢,自甘墮落與遼簽訂"澶淵之盟"。再之後,宋真宗便迷上瞭鬼神之說,令這個強大的王朝蒙上瞭一層輕紗。

在公元1016年,宋朝爆發蝗災,宋真宗接到瞭全國各地的奏折。據當時的奏折講述,此次蝗災不僅來勢洶洶,而且危害極大,請求朝廷馬上下令處理。但是,當時的宋真宗正在沉迷於神仙法術,認為神仙自會幫助大宋來消滅蝗災,自己坐等就好瞭。

既然皇帝都這樣說瞭,下邊各地官員自然要好好的配合皇帝瞭。為瞭迎合皇帝的喜好,各地官員紛紛上書討好皇帝。其中竟然有不少人說蝗蟲因為畏懼皇帝的神威,已經接二連三的"自殺"瞭。還有人說,這些蝗蟲突然改變瞭習性,不在吃糧食,現在隻喝水。更有甚者,說一大批蝗蟲在飛行過程中,突然收到一股神秘力量的攻擊,全部死光瞭。

當宋真宗看到這些奏折的時候,宋真宗十分高興。不過在高興之餘,他還有一些懷疑,蝗蟲真的會自殺?於是,宋真宗專門派瞭幾個太監去瞭解情況。但是,這幾個太監一方面也想要討好皇帝,另一方面是受到瞭各地官員的賄賂,於是回宮之後,也聲稱聖上神威,蝗蟲的的確確在不斷自殺。

然而,謊言早晚有一天會敗露。沒過幾天,蝗災越來越嚴重,漸漸地已經影響到瞭開封地區。有一次,宋真宗正在和幾個大臣商議政事,突然天上黑壓壓的蝗蟲飛瞭過來,甚至有幾隻蝗蟲已經飛到宋真宗的面前。見到這個情況,宋真宗才知道自己被官員們戲耍瞭。

在貞觀年間由於長期的旱災導致農民的莊稼所剩無幾,然而緊接著就是蝗災。大傢都知道隻要是蝗蟲飛過的地方就是寸草不留,而現在農民本來就所剩不多的糧食就這樣被蝗蟲給消滅掉瞭,老百姓隻能啃著樹皮過日子。唐太宗知道後勃然大怒,他恨透瞭這些吃百姓糧食的蝗蟲,隨手就抓瞭幾隻生吞瞭,說道“你若想吃就吃我的心吧,別吃百姓的糧食瞭。”可見唐太宗貴為九五之尊都敢吃蝗蟲,說明蝗蟲並沒有毒,那為什麼百姓不用蝗蟲來充饑呢?

其實他們也有吃!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唐朝德宗年間,東自海,西盡河隴,蝗蟲蔽天,所至草木不留,田稼食盡,百姓饑,捕蝗為食。”

這就是關於饑民捕捉蝗蟲的記載,那麼有人就會問,既然蝗蟲可以吃,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百姓在蝗災中餓死呢?原因就是蝗蟲吃完莊稼就走瞭,哪會等著你來吃它呀!百姓連樹皮都吃,蝗蟲的營養可比樹皮好多瞭。就現代的社會好多人吃一些小動物啊。

剛鬧蝗災的那兩天饑民還是有吃的的,等到地裡莊稼被啃光瞭,蝗蟲也飛到別的地方去瞭,饑民這一年都沒有瞭收成才慢慢鬧饑荒,才隻能啃樹皮。

在蝗災開始時需要大規模的捕捉、晾幹、儲藏。而蝗蟲吃完莊稼就飛走瞭,給人們留下的大規模捕捉的時間可能也就一兩天,用於捕捉的大量小孔網很難準備好。

封建迷信

“吃瞭災蟲,會得罪上天。”災民因為害怕觸怒神明,不到萬不得已不敢捕捉驅趕蝗蟲,更別說吃瞭。

熱量太低

蝗蟲多為莊稼將熟未熟來,其中的能量也遠遠少於成熟的谷物。再經過蝗蟲代謝一次轉換,剩餘的總能量更少瞭。但這不是糧食,人要過活必須得吃主食,光靠這點蛋白質是挺不下去的。

蝗蟲一來,撲天蓋地,草木不存,更不要說禾苗瞭。為瞭平消蝗災,動作還真不小。

有“祭蝗於皋門”。咱都知道,中國古代,遇到天災,一個重要的是應對方式就是求上天。旱瞭就求雨,澇瞭就求太陽,蝗蟲來瞭,也要求上天保佑,快點把這些害人東西收瞭去。既然寫的是出帝,顯然這祭蝗,也是皇帝去的。心不可謂不誠啊,然效果呢?沒有。

且在此之前,還為此大赦天下,希望老天爺看到,我們都把那些罪犯放回傢去啦,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啊,老天爺能不能看在我們如此用心的面子上,把蝗蟲收瞭去啊?然效果呢?照樣沒有。

當然,還有個辦法,就是捕。於是我們看到,先後四次派軍隊捕蝗。效果還是有一些的。但軍隊人數有限啊,再說瞭,軍隊本來是用來打仗的,捉蟲去瞭,敵人來瞭乍辦?最後,不得不“募民捕蝗,易以粟”。

如果說軍隊拿的是國傢的餉,有難時就得出來幹事,何況,比起打仗,至少沒有生命危險。則招募民眾來捕蝗,就不能無償瞭。因此,你捉蟲,我給粟。你們不是鬧瞭天災沒飯吃嗎?現在來幫政府對抗天災,我們給飯給你們吃——這算盤打得好精啊——實質上,你絕瞭收成,你不照樣得開倉放糧麼?如果皇傢小氣,不肯開倉,百姓自會起來,讓你失去得更多啊——因此,還不如以工代賑。當然,名不正則言不順,也不能說我預期你們將反抗,所以先把你們的嘴堵住。隻能說,你拿蟲來換糧食。

捉蟲賣錢,並非什麼新發明。歷朝歷代都有。據《漢書 平帝本紀》中有寫,“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詣吏,以石鬥受錢”——蝗蟲價格很貴啊,換回來的錢,是一石一石,一鬥一鬥的——這算不算發國難財呢?

蝗災的歷史可以說是伴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各個國傢連連征戰,糧食的補給成為瞭最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在人都吃不飽的時候,往往蝗蟲會突然沖出來和當時的人搶口糧吃,為此,當時的人們就采用瞭最原始的捕捉方式進行滅蟲。在《禮記·月令》更是記載道:氣候異常會引起蝗、螟災害的爆發。

到瞭漢平帝時期,面對蝗蟲災害,為瞭讓農民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滅蝗蟲的災害中,推出瞭一項用蝗蟲來換錢的政策。唐代時,面對蝗蟲,采用瞭火燒的方式來治理,讓這些蝗蟲在飛往一個地方的時候就被燒死,以免禍害下一個地方。這些手段,都是針對蝗災發生時才采取的。

而到瞭宋朝,聰明的古代人已經知道瞭遇到災害要先防范於未然的重要性,於是采用瞭消滅蝗蟲卵的做法,讓蝗蟲的成蟲數量大大減少,從而就引不起蝗災。清朝時期,還進行瞭一步到位的殺蟲卵,殺蝗蟲幼蟲的做法。除瞭這些直接捕殺蝗蟲的做法,古時候的人們還會人為地進行煙熏作物,保護吃害蟲的鳥類等動物。

油炸蝗蟲

可是,為什麼在今天全世界都還泛濫的時候,中國的蝗災卻剛剛起勢就被消滅瞭,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這得歸功於國人對蝗蟲的重新認識,現在的蝗蟲被認為是富含高蛋白的營養的食品,而且味道相當不錯,售價還非常高昂。一旦哪裡有蝗蟲災害,人們就會自發性地去捕蟲,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些捕捉之後的蝗蟲,能夠換取一個好價錢。

蝗蟲串

除瞭飲食這個原因,還在於現在的防蟲治蟲手段,遠遠不是古代時候可以比瞭,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達到讓蝗蟲在未起勢之前就被控制,那些逃過生天的蝗蟲們,又被一群虎視眈眈的人拿著網子在待著,所以蝗災頂多在一片田裡被發現的時候,就已經被消滅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