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樓蘭國消失之謎 到底是毀於天災還是人禍呢
還不知道:樓蘭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樓蘭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史記》,位置在現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的北邊,羅佈泊的西北角,沿著孔雀河道南岸走7公裡就到瞭。樓蘭國其實不大,在西域三十六國中面積不是很大,但樓蘭國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瞭。樓蘭是漢朝出瞭河西四郡的重要一站,北邊是匈奴,西邊是西域。如果是匈奴控制瞭樓蘭,進可圖中原和西域,退可守大漠。尤其是能斬斷漢朝與西域的政治和經濟聯系,你想想西夏占領河西,斷切北宋的西域通道,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瞭。
漢朝前七十年養精蓄銳,沒有對西域有所行動。等到漢武帝時,兵馬強壯,國庫充盈,機會來瞭。漢武帝要實現他鑿通西域的偉大構想,必須要把樓蘭拉到自己這邊。重要的交通要道上,橫著一個限高一米的鐵欄桿,啥車也過不去。
樓蘭是一直臣服於匈奴的,對於漢朝,有瞭匈奴靠山,也就不怎麼怕瞭。漢武帝派張騫聯系西域的大月氏,準備商談夾攻匈奴的事。可一批接一批的漢朝使者,都被卡在瞭樓蘭國。

樓蘭屢次給匈奴通風報信,並搶劫、攻擊西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年),西漢派兵證討樓蘭,俘獲樓蘭王。隨後樓蘭即降西漢,又遭匈奴的攻擊,隻得向兩面稱臣。前前後後多次親近匈奴,漢朝決定要樓蘭知道誰才是大哥。
公元前77年,漢朝派遣使者傅介子出使西域,這次出使西域就是為瞭刺殺樓蘭王。傅介子斬下樓蘭王的首級,回朝廷復命,被封為義陽侯。漢朝再次收服瞭樓蘭,為瞭防止樓蘭國再次反叛,直接將樓蘭改名為鄯善,遷都捍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樓蘭換瞭老大,匈奴當然不同意,也派兵來要說法。樓蘭王愁眉不展,兩個大佬哪個也得罪不起。樓蘭沒辦法,找出一個喝涼水都塞牙的倒黴王子,送到匈奴做人質去瞭。樓蘭的意思很清楚:自己隻想“中立”,兩位大哥總得給自己一條活路吧。
可能是由於歷史的慣性,樓蘭和匈奴還是經常穿一條秋褲。李廣利西征大宛時,樓蘭就受匈奴的指使,偷襲漢軍。好在漢軍發覺及時,抄小道滅掉樓蘭。樓蘭王一臉苦相的說:老臣也沒得辦法,匈奴給的壓力比亞歷山大還大。小國在大國間,隻能首鼠兩端,請理解。漢武帝倒通情達理,說能理解,就把樓蘭王放回國。

其實漢人對樓蘭國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最多隻是認為樓蘭國幹的事不怎麼地道罷瞭。當然,樓蘭國在強大的漢朝和匈奴夾縫之間生存也有自己的苦衷。為瞭保證國傢安定,隻能選擇做墻頭草,在漢朝和匈奴之間來回倒,以便於更好的生存下去。
老王去世後,要立新王子。大傢準備請在漢朝當人質的王子回國繼位,沒想到王子拒絕回國。漢朝經濟發達,燈紅酒綠,回國喝西北風?大傢沒辦法,隻好另立新王。沒想到新王沒多久就去世瞭,這時匈奴發現“商機”,把在匈奴的王子趕緊快遞回樓蘭即位。漢武帝聽說後,想半路打劫,但沒成功。好在之後的日子,漢朝和匈奴沒有太大的戰爭,樓蘭也就少瞭很多夾板氣。
但新王和匈奴親近,拒絕漢朝讓樓蘭在白龍堆沙漠地區給漢朝使節提供飲用水的命令。漢朝大怒,遣使指責,樓蘭王仗著有匈奴撐腰,對漢朝又開始冷鼻子冷眼,冷窩棚冷飯。漢昭帝即位後,派名臣傅介子去找樓蘭、龜茲等小國問明情況。這夥人暗中向匈奴提供漢使的路線圖,結果導致漢使被劫殺。傅介子大怒,向霍光提議幹掉一個小國立威。剛開始選中的是龜茲,霍光卻說距離有點遠,樓蘭近點,打起來省糧食……

傅介子帶著中原的土特產,拉瞭幾車來到樓蘭。樓蘭王見錢眼開,又想劫票,但傅介子眼疾手快,幾刀下去,遊戲結束。
樓蘭國被漢朝征服,然後派在漢朝的王子回國繼位,成為漢朝臣屬,國名也變成瞭鄯善。新王說我即位後,匈奴要來殺人怎麼辦?漢朝想瞭想,那就在樓蘭駐軍,看誰還敢來砸場子!漢軍不但駐紮在樓蘭,還從玉門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為討伐匈奴和西域諸國打下基礎。
從西漢一直到西晉,不管是中原戰亂也好和平也罷,樓蘭國經過上次的教訓再也不敢與中原王朝叫板,而真正讓樓蘭徹底脫離中原王朝是發生在五胡亂華時期。
由於晉武帝選擇接班人的失敗,白癡皇帝司馬衷就如同一個懷揣巨款的娃娃在鬧市中行走一樣,誰都會起搶奪之心。
先是有八王之亂徹底動搖瞭西晉的統治根基,然後五胡亂華讓漢人丟掉瞭北方大好河山,樓蘭國也徹底與中原王朝失去瞭聯系。

直到後來北魏派兵攻滅瞭樓蘭,這個在中原王朝的記載中存在瞭600年之久的古國就徹底消失在瞭歷史的長河中。
有人說是因為樓蘭人長期的亂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為瞭尋找水資源,原來的都城就荒廢瞭。也有人說樓蘭國爆發瞭嚴重的瘟疫,致使樓蘭人口大面積死亡,僥幸生存者也被迫遷徙,後來完全融入到瞭其他民族。
不管怎麼說,樓蘭古國的消失在史學界仍然是莫衷一是,也隻能期待日後科技的發展能給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樓蘭古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