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從守墓人到帝國丞相,田千秋是怎麼做到讓漢武帝承認錯誤的?

從守墓人到帝國丞相,田千秋是怎麼做到讓漢武帝承認錯誤的?

時間:2019-07-19 10:14:1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從守墓人到帝國丞相,田千秋是怎麼做到讓漢武帝承認錯誤的?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古代的守墓人,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囚徒。他們或因罪被罰,或祖上守陵,或者是他的主人去世,就不得不被發配到陵墓守著。不管什麼原因,成為守陵人,都是很慘的。生活在荒郊野外,偏僻曠野。很多後宮爭鬥失敗的宮女後妃,在皇帝或者皇後死後,被扔到陵園守墓,她們隻能過著淒苦無助的生活,永無天日,沒有人身自由地等死下去。

晚唐詩人羅隱有一首《銅雀臺》,寫道“隻合當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是說那些悲慘的守陵人,他們的命運甚至比那些殉葬的人還要淒苦。

古代守陵的制度起源於西漢,而在西漢有一位最著名的守陵人,他就是田千秋。

田傢雖為戰國時田齊的後裔,但到西漢時期,已經沒落到供奉高祖陵寢的地步。田千秋之所以名垂千秋,不是因為他守陵守的好,更不是因為他跟盜墓賊搏鬥,保護國傢財產的智勇過人,而是他在恰當的時候,做瞭一件恰當的事。

但,不得不說他也是在將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拿命去賭。

田千秋畫像

征和二年(前90年),西漢歷史上最悲慘的父子相殘事件,老年昏聵的漢武帝受奸臣江充讒言,認為太子劉據要弒父造反,派兵去征討,令太子受到陷害無處伸冤,不得不求自保,舉兵反叛,最後敗亡自殺。

不久之後,漢武帝清醒過來,他親手將帝國接班人給逼死瞭。剩下的兒子個個都不成器,那時候他也年老多病,自覺時日無多。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一定是非常想念最器重的兒子,也非常後悔當初愚蠢的行為。

然而,皇帝畢竟是皇帝,君無戲言,他怎麼能輕易認錯,輕易承認自己犯渾瞭呢?身邊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喜怒無常的暴君,走在他身邊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更別說大口喘氣瞭。

漢武帝劉徹

隻有遠在長安以東20公裡之外的長陵,已經是40多歲的中年男子田千秋,也許是出於想要出人頭地的目的,不想這一輩子就做個窩囊的守陵人,也許是他受瞭武帝身邊某位高人的指使,突然想起來給皇帝上書。

奏章的內容是,他首先自我介紹,稱是高祖和呂後合葬長陵的一位守墓人,一直兢兢業業地恪守職責。對於宮廷裡發生的什麼事,他並不瞭解。但是最近總是做同一個奇怪的夢,說是有一位白頭發的老神仙托夢給他,表揚漢武帝的光輝業績,重點是他說希望漢武帝一定要慎重選擇接班人,要將我大漢江山代代相傳下去。還說老神仙告訴他一句話,轉告武帝:“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

不清楚漢武帝聽瞭這些,心中有何想法,又是如何去理解這句話的,他找到瞭一個最好的臺階,大大賞賜這位明白人。漢武帝建思子臺,下罪己詔,殺瞭參與陷害太子的所有大臣,並且將幾個主謀,以滅族處置,然而,太子畢竟是死瞭。

隨後田千秋一年內數次升遷,擢用為大鴻臚,又過瞭數月封富民侯,上任帝國丞相。這上伸的速度是漢國有史以來最快速的官員瞭,堪比火箭。

武帝臨終前,封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任命四位輔政大臣,其中就有田千秋。

田千秋這個人,其實並無什麼多大的能耐,隻是好在他性格穩重,老老實實的做人,謹小慎微做事。這樣一個並沒有能力的人占據如此高的地位,真的隻因為他上書為太子喊冤嗎?

如果當初沒有人指使他這樣做,一個守墓人如何敢冒這個殺頭的風險?或者他受到瞭威脅,或者他被許以功名利祿,一定是有人讓他這麼做,否則以他這種上升的速度,難免會招來其他人的眼紅嫉妒,然而,他卻是升遷速度最快的官員當中唯一得到善終的人,即使到瞭老年,連霍光都很尊敬他。以他這種頭腦和能力,大司馬想要弄死他也是分分鐘的事吧。

史料還記載瞭一件事,說昭帝繼位後,因為太年幼,凡事都由霍光做主。霍光有一天對田千秋說:好歹你也是先帝任命的輔政大臣之一,你該給我提提意見和建議啊,不能讓我一個人累啊!

田千秋的回答是:大司馬您好比是獵人,我就是一隻獵犬。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瞭吧!我就是你的一條狗,指哪打哪。不得不讓人懷疑,當初指使田千秋上書為太子喊冤的背後推手,就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