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漢陽陵帝陵陪葬坑被發現,為什麼都是斷臂裸俑?

漢陽陵帝陵陪葬坑被發現,為什麼都是斷臂裸俑?

時間:2019-07-19 11:32:3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漢陽陵帝陵陪葬坑被發現,為什麼都是斷臂裸俑?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解答。

秦陵兵馬俑氣勢恢宏、舉世矚目,甚至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現在成為瞭古城西安的一張名片。其實,在秦陵兵馬俑被發現近20年之後,又有一座帝陵的陪葬坑被發現,那就是漢陽陵。這座陵墓是西漢景帝劉啟的萬年吉地,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挖掘時,專傢還曾經嚇瞭一跳。

原來,漢陽陵帝陵之中,同樣出土瞭很多陪葬俑。這並不稀奇,帝王希望在陰間也能過上眾星捧月的生活。最開始是活人來陪葬,後來采取陶俑,是人性的巨大進步。然而,當漢陽陵的陪葬俑被發現瞭,卻讓人大吃一驚,這些陶俑一個個身形矮小,並沒有手臂,大多數還是赤身裸體,這是什麼意思?

從秦始皇到漢景帝,不過70年時間,怎麼會發生如此重大的變化呢?秦始皇的兵馬俑,一個個高大威猛,精美的鎧甲紋飾,更有氣吞萬裡之勢。怎麼到瞭漢景帝時代,這些陶俑都如此小巧,而且陶俑身上都沒有雕飾衣服,難道漢景帝當時就那麼前衛嗎?

在現場發掘的專傢,自然也被嚇著瞭。但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探討,在學界終於達成瞭一致:漢陽陵陪葬俑制作精巧,反映瞭那個時代的富足和進步,它們的歷史地位,或許不會比秦陵兵馬俑低。

漢陽陵陶俑為什麼比較小巧?它們的高度隻有60厘米左右,幾乎是真人的三分之一的大小,相比秦陵兵馬俑完全1:1的制作,實在有些寒磣。但是,就是這點不同,表現瞭兩個朝代的理念存在天壤之別。

秦朝以武力統一六國,秦陵兵馬俑就是當時強秦的最好證明。它們表情肅穆,充滿著濃厚的軍事化色彩,而且從目前已經出土的秦俑來看,幾乎都是武官和士兵。

漢陽陵陪葬俑則不同,它的題材非常廣泛,從宮女太監到文官士卒,都囊括在內。它所體現的是國泰民安的景象,是已經擺脫刀兵的盛世。而且,根據史料記載,經過文景之治,漢景帝駕崩之前,漢朝府庫充盈,錢糧達百萬之巨,銅錢太多,導致穿繩都腐朽壞掉瞭。漢陽陵陪葬俑做得如此小巧,也是體現瞭當時無為而治、相對節儉的社會風貌。

那麼,節儉到瞭連陶俑的胳膊都不做瞭嗎?其實,經過考古發現,這些陶俑的肩部,都有小孔。原來,在當時,這些陶俑都是有手臂的,而且還是木制的,裝入小孔之中,能夠活動,這充分展示瞭漢朝工匠更進一步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術。隻是因為年代久遠,這些木質手臂都已經腐爛瞭。

最後一點疑問,也是最讓人意外的是這些陶俑都是赤身裸體,又作何解釋呢?其實,陶俑分為單一塑制的“塑衣俑”和“著衣俑”兩種。從已出土的秦陵兵馬俑來看,都是塑衣俑,即在制作陶俑的同時,就已經將鎧甲或者衣服塑造完成瞭。

然而,漢陽陵陪葬俑中,除瞭一小部分的塑衣俑以外,更多的是著衣俑。它們並不是沒有穿著衣服,而是真的就做瞭衣服給這些陶俑穿上。要知道,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能夠給數量龐大的陶俑都做好衣服,這更體現瞭漢初時國力逐漸強大,國傢逐漸走向富裕。

要是這些衣服能夠保存下來,可以為我們研究漢代服飾文化提供很好的參考資料,可惜也是因為時間太久遠,沒有留下一絲一毫瞭。

別看漢陽陵的陪葬俑沒有秦陵兵馬俑那麼大氣磅礴,其實它流露出的文化信息,表明瞭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古人的思維觀念也在不斷的進步。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