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稱帝後,為何隻追封哥哥孫策為王爺?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孫權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喜歡歷史的朋友往往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是開國皇帝登基後,會追封自己的先人為皇帝,比如三國魏國曹丕追封父親曹操為武皇帝,追封爺爺曹騰為高皇帝,追封太爺爺曹嵩為太皇帝。孫權的皇位是哥哥孫策傳給他的,為何他稱帝後,隻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皇帝,而哥哥隻被追封為長沙恒王,論貢獻孫策要比父親孫堅大,畢竟東吳的傢底都是孫策打下來,那麼原因為何?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孫權追封自己的父親一點問題沒有,畢竟歷朝歷代皇帝都是如此,不過孫策是孫權的哥哥,對於為對其追封,原因眾多,老陳為大傢分析幾個:

首先:歷史上罵孫權的聲音較多,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孫權有些忘恩負義,孫權過於小氣,不想追封自己的哥哥,歷史上孫策的成就可不是比弟弟大一點點,但是孫權是皇帝呀,他不可能去承認這些,所以不能讓哥哥的地位超越自己,於是僅僅對哥哥追封為王。陳壽曾說孫策是東吳的奠基人,然而孫策去世,孫權對於自己的侄子也就封為侯,現在我們可以理解,就是孫權太小心瞭,怕對他們封的官太大,對自己的地位不保。
其次:孫權的私心太重瞭,我們都知道孫權的皇位是哥哥傳給他的,如果他將哥哥封為皇帝,那麼說明東吳的繼承方式可以兄弟互傳,那麼孫權的侄子是不是也有皇位的繼承權瞭?如果屆時孫策的兒子十分優秀,那麼朝中大臣肯定會推舉自己的侄子繼位,所以為瞭自己後代著想,隻能封兄長為王瞭。

最後:還是為瞭避免後代自相殘殺,生怕因為對孫策封皇帝,導致最後爭皇位的大隱患。
其實歷史上有很多追封自己哥哥當皇帝的故事,例如北齊的高澄,高澄可沒有當過皇帝,不過他的弟弟高洋建立北齊後,便將他追封為文襄皇帝,而且高洋還將哥哥的兒子們封為王爺,不過並未有繼承權。唐朝唐睿宗李旦,面對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一方面是長子李憲,另一方面是功勞巨大的李隆基,李憲主動提出將皇位給弟弟李隆基,再後來就有瞭李隆基追封自己哥哥為皇帝的故事,而李憲的兒子同樣沒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