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同軌到底是什麼樣的 其歷史意義影響有多大呢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車同軌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采取瞭非常多的具有創造性的措施來鞏固統治,像書同文,統一度量衡,車同軌等。其他措施我都明白它的重要總用和深遠影響。比如書同文,可以消除各地的溝通誤差,增強民族凝聚力等。可是,車同軌好像上升不到那個高度吧。下這顆棋子的意義何在?

冥思苦想好久,我好像......
在六國統一以前,各國的馬車有多寬,有多高,使用什麼材料,王公貴族應該坐什麼樣的車,都是由自己的王上自己決定的,有一米多寬的,兩米多寬的,甚至還有三米多寬的,有一匹馬拉的,有三匹馬拉的......。每個國傢都不一樣,大傢試想一下:

零件更換方便
如果你從齊國駕著一輛車軸一米多寬的馬車去魏國做生意,在魏國境內車軸斷瞭,需要更換一下,而魏國的馬車標準是兩米多的車軸,那你怎麼辦?是不是隻能自認倒黴。如果要全是一樣的標準,那你是不是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其實今天的電動汽車也是這樣,每個電動汽車生產廠傢都有自己的標準,充電電壓,電流,插口大小都不一樣,這也是今天電動汽車沒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都統一瞭,你走哪兒都能充上電,那電動汽車產業將是另一個光景。手機又何嘗不是呢?

道路標準可以統一

既然每個國傢的車的標準不一樣,那麼它的道路寬度就不一樣。因為路寬是根據車寬來決定的,車寬的國傢道路肯定寬一些,車窄的國傢路就要相對窄一些。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三米多寬的車去一個隻能行駛一米多寬的馬車的路上,它是不是就不能行駛瞭。如果車同軌瞭,接下來可以路同寬瞭。
兵馬未動,交通先行

不管在任何時候,修路都有軍事考量,比如說今天的高鐵。交通對於國防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國傢才會在一些非常偏遠的地方花大力氣修路。車同軌,路同寬以後,我就可以按照統一的標準來修建道路,加強各個地方的聯系,如果哪個地方出現瞭叛亂,我就可以調集力量,快速趕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