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制度的祖訓到底是什麼樣的 對後世造成瞭什麼樣的影響
還不知道:明朝祖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白手起傢,最後一統江山建立大明王朝,成為開國皇帝。如果說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想的是怎樣打下江山,那麼在當上皇帝後,朱元璋想的就應該是如何讓朱傢長久的穩坐皇位。於是朱元璋又是殺功臣,又是立規矩,還找來劉伯溫推算國運。
在一個朝代建立後,基本上都會由皇帝重新制定一套規章制度,稱為“祖制”。而所有的朝代中,明朝的祖制最為特殊,對後世的影響也最大。那麼至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影響,首先就要說說朱元璋這個人。

朱元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尤其是當瞭皇帝之後,什麼大事小情都要依著他來。明朝剛剛建立時,國傢的各項建設繁多,但朱元璋不怕麻煩,所有事都親自處理,日日夜夜批奏折是常事。後來朱元璋不僅把該操心的事都辦完瞭,不該操心的事他也幹瞭不少,比如朱元璋給他的子孫後代立下瞭起名字的規矩,名字最後一個字要有一個五行元素的部首,按照五行“木火土金水”的順序,依次一輩輩循環。

這麼做的目的,朱元璋是想讓後代們能和五行一樣循環反復,永不覆滅,讓江山能夠一直保持下去。其實朱元璋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這個原因,包括他在最初定下的祖制。基於朱元璋的性格,在祖制裡幾乎都是他自己的個人意願,雖然朱元璋想的都很好,但他也不是聖人,預料不到以後的事情,所以祖制就慢慢的顯現出弊端。
明朝的祖制是非常細致的,到什麼程度呢?從官員到百姓,什麼時候該穿什麼樣的衣服都給你規定好瞭。拿官員來說,即使在傢也不能自己想穿什麼穿什麼,要規規矩矩的穿常服;上朝的時候,則要穿公服,依品級系相應的腰帶,而且祭祀時不可以穿公服。一旦有官員不小心穿錯瞭衣服,那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除此之外,朱元璋把朝廷上下所有的工作都分配的明明白白,什麼官該做什麼,哪個機構負責什麼事,全都一清二楚,連清掃街道這類事也沒落下。這樣一來雖然大傢都可以各司其職互不打擾,但人終歸不是機器,如果有一個人不好好工作,就會讓程序無法進行下去。而且這樣也容易讓各個部門推卸責任,墨守成規。
朱元璋在祖制中有一項重大的決定,就是廢除瞭宰相,把宰相的這部分權力,分置給各部。問題就從這產生瞭,沒有宰相的監管和承上啟下的作用,各部就誰也管不著誰,自己玩自己的。雖然在權力上有制衡的效果,但有事瞭就互相觀望,誰也不作為,反倒是得不償失。結果後來就讓太監鉆瞭空子,明朝宦官掌權的事屢見不鮮,並且背離瞭祖制,這一點估計是朱元璋沒想到的。

祖制裡還對皇帝有著很大的制約,使得之後的皇帝都要按照朱元璋的想法來做事。這樣本身就是對皇帝的極大限制,所以明朝後期的皇帝越來越不把祖制當回事,像明武宗甚至都有逆反心理,並不遵守祖制的規定。盡管朱元璋在祖制裡提到祖制必須遵守不可更改,但還是免不瞭世事變化,與時俱進,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