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何不修建城堡呢 因為修建太高是犯法的
還不知道:古代修建城堡犯法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封建社會的城市很重要,特別是在戰爭年代。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門城墻護城河,在敵軍攻城的時候守軍可以利用高聳的城墻和墻上的設備打退敵人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保衛城中百姓的安全。現在的每一個歷史名城,我們都可以看到厚重的城墻,至少可以看到殘留的地基。每一個中國人對城市都有很強的歸屬感,封建動亂年代的各地保衛戰,現在的你是哪裡人,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但是西方不同,他們居住的房子叫城堡。每一個城堡都很像現在城市中的別墅群,我總是懷疑這樣一個大房子隻住那麼幾個人會不會瘆得慌。為什麼中西方會出現這樣的差異,我們從自己的傳統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我國的歷史經歷瞭漫長的征戰,若是仔細算下來,打仗的時間比和平的時間長。在各個國傢和民族的征戰過程中,為瞭讓自己的地盤更穩固,每一個掌權者都會不斷的修建城墻。固若金湯就是形容城市的穩固性,這個詞在戰國時期就出現瞭,可見城墻的防衛作用由來已久。既然城墻已經修築的如此高大堅固,各傢各戶自然不用把自己的房子弄成堅固的堡壘。

其次,封建社會等級森嚴,並不是想把房子修成什麼樣就能修成什麼樣,想修多高就修多高。皇帝有無上的特權,自然可以隨心所欲,於是摘星樓這樣的建築在各個朝代都出現過。並且願意在房前屋後擺什麼就可以擺什麼,民間是不可以的。現在逛街時隨處可見的石獅子等物品是不可以隨便放的。同時房子也是限高的,通常民間的房子不可以超過三層,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在開放的大唐,有一戶外國人在長安郊區建瞭一個五層的房子,結果因為超高成瞭違章建築,不僅要拆瞭重建,還要被打板子。所以即使喜歡城堡,也不能想蓋就蓋,除非你是皇帝,還要是個昏君。

最後,中國人的傢觀念特別強。在現在農村傢傢戶戶還有小院子,每天不出門的時候都是院門緊閉。城市裡一樓的住戶也會用各種障礙物圈起一個小院子,方便種點花草青菜。在我國最早的部落裡,部落首長為瞭保護自己的子民,就會在自己的地盤周圍建起一圈土墻,久而久之就成為後世的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