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為什麼投靠呂佈?他是什麼想法
對陳宮為什麼投靠呂佈這種反復無常之輩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東漢是一個風化最美的朝代,儒學大盛,時人重氣節,以君子之道自律。由於察舉制的原因,很多出現瞭很多名士、評論傢。一經名士品評,士人身價百倍,以致於朝廷授官,風光無限。為此,很多青年才俊,都不遠萬裡去訪求名士,讓曹操很是滿意。
當時的評論傢有幾個,汝南許靖、睢陽喬玄,潁川司馬徽、陳留邊讓等,都是一時名士。在何進平反黨錮之禍後,士人的權勢再次興盛起來。山東梓縣的陳宮以君子自詡,平常素喜交往名士,如諸葛亮醉臥隆中一樣,在兗州也有很多名士朋友。
對於名士,曹操有自己的看法。亂世中那些庸俗的綱理倫長已經沒有瞭生存空間,人人都毀之曰奸雄,卻都拿他沒有辦法。曹操的種種做法,為當時名士所輕,他在兗州刺史任上被名士毀謗,說什麼曹操本身宦官之後,不懂詩書禮儀。當時的曹操38歲,還沒有修煉成曹丞相的大肚能容,就把這些名士給殺瞭不少,有名的邊讓都讓曹操殺瞭。
陳宮素來與這些名士交好,其本人又很剛強,看重君子之道,眼見曹操如此不尊重士人,還殺瞭讓他引以為傲的朋友,在征徐州時,怒而興兵,屠殺瞭徐州10多萬人,如此種種,已經讓陳宮認定曹操是一個扶不起來的明主,而是與董卓一樣的暴君。因此,陳宮因為自己的價值理念與曹操不合,在跟隨曹操2年後,開始暗懷異志。
要說張邈為什麼會接受陳宮的說辭呢?原來是因為呂佈的關系。呂佈刺殺董卓後,大漢朝本來可以獲得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可是王允和呂佈要擴大打擊面,清算西涼軍,結果被郭汜、李傕打敗,自己隻帶著100多騎兵跑出瞭關中。呂佈先投奔袁術,卻因自恃功高,不被袁術待見,還想辦法要殺掉呂佈。
於是,呂佈再投袁紹,被袁紹派去當炮灰去打黑山軍。呂佈親自率隊沖鋒打贏瞭,袁紹也因為呂佈軍紀敗壞,發起對呂佈的又一次追殺。呂佈因此再去河內投奔老鄉張楊,在路上遇到瞭陳留太守張邈。張邈早前在虎牢關戰董卓時就已經知道呂佈的威名瞭,此次呂佈殺董卓為天下除害,名動天下,張邈因此待之甚厚,完全沒有把呂佈當成喪傢之犬。
可是因為張邈與呂佈關系變得這麼好,就讓袁紹嫉恨。而曹操與袁紹關系很好,從小就一起玩到大的,張邈在曹操手下做事,非常擔心哪一天曹操聽信瞭袁紹的話要殺自己,因此心裡一直不安。這次陳宮來勸,又看到呂佈確實是一員虎將,威風凜凜,再加上陳宮文才輔佐,何愁大事不定?曹操多行不義,殺害名士的行為,讓很多人都看不慣,因此張邈也認定曹操成不瞭事,因此就與陳宮定下計議,約期反曹。
果然,曹操濫殺引起瞭人神共憤,陳宮剛剛舉事,兗州各郡紛紛響應,整個兗州隻有范縣等三個縣城還在曹操手中。曹操在前線正在與陶謙和劉備交戰,聽聞後方生變,立刻與陶、劉和談,帶兵回救,卻被呂佈騎兵以逸待勞,沖散瞭陣型,曹操本人都差點被殺。眾將士收攏士卒後,獨不見曹操,軍心不穩,因此曹操不顧疲勞,親自巡視軍營,以安軍心。呂佈再派大軍與曹操對峙,一時間誰也滅不瞭誰,這是公元194年的事。
接下來的2年我們就開瞭上帝視角,曹操在兗州地界轉戰2年,終於將呂佈擊敗。然後呂佈往投劉備,納陳宮計,在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瞭徐州。劉備隻好做小,到小沛屯兵,為呂佈把守門戶。可是劉備善於籠絡人心,軍隊擴編很快,引起呂佈忌憚,因此再次攻打劉備。劉備不敵,往投曹操。畢竟是占過一州城池的梟雄,漢獻帝認劉備為皇叔,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曹操讓劉備繼續屯駐小沛,呂佈來攻,曹操親自派兵去救。公元198年冬,下邳城破,呂佈、陳宮被擒殺。
陳宮決定反叛曹操時,劉備在做什麼呢?公元191年,劉備剛剛年滿30歲。劉備從23歲起兵,征戰7年,累積功勛,不過是平原縣令,名聲不顯。194年時,劉備曾寫信勸和,曹操根本沒有放在眼裡,道劉備是何人也,竟然也敢修書致吾?!陶謙當時遍求諸侯,隻有劉備帶兵前來。劉備此時還沒有完全打開社會知名度,與當時的溫侯呂佈、徐州牧陶謙、兗州牧曹操、冀州牧袁紹等不是一個級別的。因為劉備治理平原縣時,素有賢名,可能在當時略有名氣,但是與名滿天下的呂佈就不能相提並論瞭。
劉備援救陶謙1年後,陶謙病死,劉備在陳登、孔融的再三勸說下,領徐州牧。曹操此時正在與偷襲兗州的呂佈拉鋸作戰,因為糧食不夠(發生瞭蝗災),曹操甚至一度想投奔袁紹,幸虧被荀彧阻止瞭。不然,歷史上可能就少瞭“魏武揮鞭”的豪邁霸氣。在聽到劉備竟然平白得瞭一個徐州時,曹操恨不能立刻將劉備殺瞭以泄憤。
曹操打瞭2年,才收復瞭兗州,趕跑瞭呂佈。關鍵的2年時間,袁紹在北方大殺四方,攻占瞭四個州的土地,勢力遠遠超過曹操。劉備面對滿血復活的曹操,自己一個人占著大州,心裡不自安,就容納瞭呂佈,希望呂佈給自己把門看風。可見,劉備直到此時,雖然占據一州之地,與那些成名已久的一方諸侯相比,還處於新貴的階段,勢力並不穩當。而陳宮既然已經選擇瞭呂佈,名士嘛,又重氣節,自然不肯再去轉換門庭——這是他們的價值理念,甚至高過生命。至於之後的事,劉備已經惶惶然如喪傢犬,更不會被陳宮所看重瞭。
所以,陳宮之所以選擇呂佈,而沒有選擇劉備,是因為呂佈都是在核心圈混,明星效應巨大,而劉備屬於邊緣勢力,不為人所註意。雖然歷史不止一次證明,邊緣勢力最是容易在亂世中韜光養晦,扮豬吃虎,但是人們的視線往往被核心圈明星的光芒要吸引,忘乎所以地跟著起舞。直到明星的能量耗盡,原來的邊緣勢力已陡然成瞭龐然大物。所以,才有良臣擇木而棲,能夠看清未來英雄人物,擇主而事,也是一個很大的本事。曹操能看出來,陳宮看不出,一點也不奇怪;就像陳宮選擇瞭背叛曹操一樣。
對士子而言,尤其是王朝末世剛開始時,天下秩序尚未崩毀,他們還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寧願選擇為理念活著,而非抱負。直到天下板蕩,亂世已成,士子才開始真正地研究起經世學問,將世俗的綱常倫理暫放一邊,不務虛名,而處實務。亂世中的君子,不管是殺身成仁,還是活命救世,體現的都是理想和抱負,踐行的都是價值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