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陣前欲煮劉邦父親,劉邦一句話沒心沒肺卻解父親於危難!
項羽陣前欲煮劉邦父親,劉邦一句話沒心沒肺卻解父親於危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說起項羽,大傢心目中都應想起“力拔山河氣壯兮”威猛將軍形象。項羽在我國軍事歷史上是一位帶兵打仗出色的將軍。從當初的吳中起義,再到後來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都為項羽增加瞭不少傳奇色彩。要說項羽,那麼肯定就離不開劉邦,作為那個時代的兩個傑出代表人物,兩人之間的事情也是異彩紛呈。

項羽和劉邦作為同時期的傑出人物,兩人在反秦的起義戰爭中,都展現出瞭出色的帶兵打仗能力。不過俗話說的好“一山不容二虎”,反秦的起義結束瞭,新的問題就出現瞭,到底是項羽統一全國,還是劉邦統一全國呢?本應是英雄惜英雄,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兩人之間隻能留一個人稱王稱帝。

要論起義過程中,或許是項羽的功勞略微顯大,畢竟項羽本身就是名將項燕之後,傢庭基礎好,起義過程也是一呼百應,反秦戰爭打起來更是容易些。而劉邦則可以說是“泥腿子”出身,沒有良好的身傢背景做支撐,起義過程更是一點一點的打拼下來。不過劉邦有一點做得比項羽要好,那就是發掘人才,任用人才,不剛愎自用。相較於項羽的自大性格,劉邦這一點為後期的勝利埋下瞭巨大鋪墊!

反秦起義戰爭已經勝利,那就該好好談談稱王稱帝問題瞭。項羽和劉邦的之間的對峙也隨之出現,兩人之間的矛盾也是越來越大。項羽和劉邦二人在各自領域劃界為鄰,楚漢爭霸不斷升溫。雙方之間軍隊小規模摩擦,已經成瞭平常事。不過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劉邦感到措手不及!

楚漢爭霸快到瞭決勝時刻,項羽迫不及待的想要與劉邦進行戰鬥,以此來消耗劉邦的實力。在楚漢爭霸初期,劉邦的實力是不如項羽的。劉面對城外叫囂的士兵,心裡雖是煩躁不堪,但還是忍住瞭沖動,不能給項羽消耗自己的機會!數月間,面對楚軍的叫囂,劉邦命令士兵堅守城池不出。項羽這邊快不行瞭,現在的糧草消耗很大,再不攻下城池,自己軍隊就是不戰而敗。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項羽想到一個辦法。

項羽命令楚軍在劉邦城前建起瞭一口大鍋,劉邦看到項羽的所作所為也是一臉糊塗。可後面楚軍使者前來說的一句話,讓劉邦坐立不安。原來劉邦的父親被項羽抓到瞭,項羽現在的意思就是,現在要不你我軍隊決一死戰,要不我就把你父親煮瞭,到底怎麼辦劉邦你自己選擇吧!項羽自認為用劉邦的父親來逼迫劉邦,肯定會大勝一場。不過事情並沒有如項羽所期待的那樣發生。

劉邦來到陣地前,不慌不忙的回復道:“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劉邦說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和你項羽之前就是好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想煮瞭我爸,那不就是煮瞭項羽你爸?如果你非要這麼做,那麼別忘瞭給我分一杯湯喝。這可把項羽氣急瞭,氣憤之下真想殺掉劉邦父親,以解心頭之恨。一旁的項伯及時阻止瞭劉邦的沖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