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真的是為董卓報仇呢 他為何會勸西涼軍回來呢
還不知道:賈詡勸西涼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192年,董卓被呂佈和王允等人聯手誅殺,在此之後,王允開始誅滅董卓餘黨。當時董卓的部將李傕與郭汜等人擔心王允的迫害,決定各自逃亡。就在這個時候,賈詡出言制止瞭他們。賈詡稱此時長安城中的諸位大臣正商量著把他們斬盡殺絕,如果他們拋下瞭下屬獨自逃走,隻怕一個亭長就能輕松將他們抓獲,如果此時聚集軍隊,再進攻長安,既可以為董卓報仇,同時也能拿下長安以征服天下,即便沒有成功,到時候再逃亡也不遲。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傕等人借王允要誅殺西涼人的流言收攏涼州將士,就此聚集瞭十多萬人攻下長安。在這個過程中,呂佈戰敗而逃,王允等大臣被誅殺,漢獻帝被挾持,一時間朝野大亂,長安城內死傷慘重。以賈詡的智慧,他應該能料到大軍返回後,長安城會亂成什麼樣,既然如此,他為何還會勸西涼軍回來呢?

賈詡當時這麼做,自然不是真是因為要替董卓報仇,畢竟在董卓挾持漢獻帝擾亂朝堂時,賈詡並不是董卓信賴的嫡系下屬。雖然賈詡是以涼州世子的身份入仕為官,但他靠著自己的學識、名望與傢族背景,一直都是和王邑、胡軫等人在一個圈子中,而不是與董卓等軍中搏殺的武將交好。隻不過在董卓對抗關東軍時,賈詡擔任瞭洛陽八關都尉,而在入長安後,賈詡又被劃歸到董卓女婿牛輔麾下罷瞭。因此,賈詡與董卓不熟,自然也就談不上要為董卓報仇瞭。

而當時賈詡勸西涼軍回長安,其中一個原因自然是為瞭自保。畢竟在呂佈與王允等人執掌朝政後,長安城中甚至傳來瞭要殺光涼州人的謠言。而賈詡雖然與董卓不熟,但他畢竟是涼州人,同時也是牛輔的手下,算起來也是董卓一黨,而當時長安城中,蔡邕隻不過是一個被董卓強迫征召的人,就因為他為董卓嘆瞭口氣,王允就將他置於死地,當時的賈詡自然不會相信王允會放他一馬,為瞭活命,賈詡唯有一搏。而且賈詡之所有做出這個選擇,很可能是涼州豪族與東漢政府之間的恩怨情仇導致。

公元前121年,名將霍去病收服河西,為瞭斷絕祁連山南北的羌族與匈奴的聯系,漢武帝將隴右、河西設置為涼州。受羌族與匈奴的影響,涼州人與中原人頗為不同,他們驍勇善戰,但由於地處邊境,涼州豪族大多以軍功換官職。隻可惜好景不長,由於青海一帶的羌人逐步侵入河西和隴右,導致漢羌戰爭的爆發,而東漢王朝定都於洛陽,長安地位逐漸下降,因此涼州的地位逐漸不那麼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打算放棄涼州。

正是由於漢室朝廷的軟弱,涼州百姓屢遭遷徙,痛不欲生,涼州人為瞭自己的傢園,隻能靠自己的武力去換取太平。在黃巾起義爆發之後,邊境戰亂又起,而涼州爆發的羌亂竟還有涼州漢人豪族參與,而在朝廷先後多次討伐涼州無果後,涼州逐漸成為瞭半遊離於漢室之外的地方割據。而董卓被誅殺,導致當時的政治氣氛十分緊張,賈詡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勸他們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除瞭賈詡要保命外,或許還有為報復關東豪族對涼州人長期的歧視和羞辱。

筆者認為,對於賈詡而言,他所做的這一切並不隻是為瞭破壞,也不僅僅是為瞭保命,而是一種對中原的向往卻又仇恨的心態,因此,他勸西涼軍返回長安,其實也是內心矛盾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