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夏侯惇剛烈?是因為什麼事情
夏侯惇為何被稱為剛烈?歷史上不是因為吃眼睛而是因為此事!小編為大傢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夏侯惇,你知道他很多事情,也有你不知道的。
知道的,無限演義,不知道的,永遠釘在《三國志》上等你來看。
剛烈:辱師殺人
夏侯惇字元讓,是沛國譙縣人,是漢王朝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後代。眾所周知夏侯惇在我們的印象中以剛烈而聞名,這個“頭銜”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是有史所依的。
夏侯惇十四歲的時候尋師求學,某一天有人侮辱瞭他的老師,夏侯惇竟然直接將侮辱自己老師的人殺掉,因此在當地夏侯惇就以烈氣為名。
曹操起步,夏侯惇經常作為曹操的裨將,隨從征伐無怨無悔。曹操也很重視自己這個兄弟,每次自己官職上升都忘不瞭給夏侯惇相應的權力。在曹操進攻陶謙之時,夏侯惇留守濮陽。
故事,就該開始瞭。
夏侯惇被綁架
曹操進攻陶謙的同時,張邈和陳宮等人一起叛變曹操迎合呂佈。有一個問題出現在瞭夏侯惇面前,因為曹操的傢當時在鄄城,夏侯惇因此率領輕軍前往,和呂佈來瞭場遭遇戰,戰鬥雖取勝,但是呂佈的軍事素養也不差,立刻偷襲濮陽城襲擊瞭夏侯惇的糧草。
呂佈這次偷襲可謂做足瞭功課,上演一出詐降後衍生的“斬首”行動。呂佈安排的詐降將領最終成功綁架夏侯惇,卻想要以此勒索寶物(看來這個將領沒堅持軍事目的)。夏侯惇的部眾們紛紛恐懼,不敢向前唯有後退。
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韓浩命令軍隊緊逼營門,陣型嚴謹,精神要緊繃但不能妄動,安排好瞭之後韓浩直接找到劫匪親自對峙。
韓浩呵斥劫匪:你們如此兇逆,敢劫持大將軍,還想活嗎?我們受到命令討賊,怎麼會因為一個大將軍而放過你?
韓浩為瞭讓戲份更足一些,立刻擠出眼淚悲傷地告訴夏侯惇:奈何這是國法啊!
表演之後韓浩命令軍隊前去抓賊不必顧忌夏侯惇的情況。這綁匪嚇壞瞭,你們怎麼不按照套路出牌?最終,匪徒選擇服軟,放開夏侯惇磕頭表示自己隻是想要點錢。
韓浩將劫匪痛罵一頓,還是堅持將違法者全部處死,夏侯惇因此而活命。
曹操回軍後聽說瞭這件事,就告訴韓浩:你此般行為可以作為萬世的法令。當然,曹操也是這麼做的,具體內容為:如果再有劫持人質的情況,兩個一起砍,不要顧及認知。這條政令一出,劫持類案件在曹軍中再也沒有發生過。
對於此事,“三國評論傢”孫盛表示,根據《光武紀》記載,建武九年,盜賊劫持瞭陰貴人的舅舅,官吏就早已不顧人質安慰直取劫匪,最終陰貴人的舅舅還是被殺害。因此不顧人質是古制。
再者說,從漢安帝和漢順帝以後,因為國傢官僚風氣不正常,這條法令就沒有堅持下來,所以劫持王公的情況時有發生。曹操真是參考瞭東漢末年的種種情況,才因此嘉獎韓浩。
夏侯惇,辱師殺人。
夏侯惇,曾被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