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同樣都是皇帝發出來的指令 那麼聖旨和上諭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同樣都是皇帝發出來的指令 那麼聖旨和上諭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時間:2019-07-22 13:40:1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聖旨和上諭有什麼區別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最近看古代的電視劇,發現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一個事情,那就是聖旨、上諭、口諭等命令忙天飛。可一般看電視的觀眾都不大分得清這幾種皇帝發出來的指令到底有什麼區別。所以,今天我們就徹底來理一理聖旨和上諭到底有什麼區別?

電影中宣讀聖旨情形

按照史書記載,從皇帝或者朝廷發出來的各種公文或者命令,一般有這麼幾種: “旨”、“詔”、“制”、“敕”、“諭”。如果是皇帝發出來的,則一般都會在這些命令前面加上一個“聖”或者“上”字。

所謂的聖旨

我們先來看“旨”,“旨”就是命令的意思,這個詞不是皇帝專用的。一般皇帝發出來命令就叫聖旨,皇太後就叫懿旨,有些官員發出的可以叫“鈞旨”,比如《水滸傳》中魯智深就說奉瞭經略公的鈞旨去買肉。這個“聖旨”如果從廣義上理解的話,那凡是隻要從皇帝處發出來的,不管是他說的話還是寫的字都可叫聖旨。當然,經過後期演化,我們現在腦海中的聖旨是一個太監拿著一張皇榜,面前跪著一個大臣,然後由太監正式宣讀出來的才叫聖旨。我們今天姑且就把聖旨理解成這種形式吧。

“詔書”是皇帝正式發佈的,昭告天下的公文,這是一種很正式的文書公告,上面一般都會蓋上玉璽。比如我們曾聽過的《罪己詔》,就是這種文書中的一種。詔書更接近於現在的正式法律條文實施命令,就好比我們現在的法律,都必須由國傢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發佈施行是一個道理。

至於“制”和“敕”,則都是屬於詔書中的一種,隻不過側重點不同。制書更側重於施行賞罰、授爵、改制、赦免等榮譽層面的命令,而敕書更側重於實際的官員任免等實際行政方面的命令。

最後來說說這個“諭”,諭也有好幾種,比如聖諭、上諭、口諭、手諭等。諭的靈活性更大一點,相比於詔書上面要蓋上國璽,諭就隨便多瞭。比如皇帝隨手寫個條子叫手諭,口頭說一句交代叫口諭。而且諭也不是全國范圍內發佈的,可能就是定向給一兩個人交代下去辦的事情。

清朝上諭

所以就此一看,就不難發現很多影視劇裡出現最多的其實不是聖旨,而是上諭、口諭等,因為皇帝的身份,他發一個口諭出來可比聖旨快捷和方便多瞭。

歷史真有趣!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