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說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
荀攸地位僅次於荀彧,為什麼曹操卻說他“智可及,愚不可及”?小編為大傢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曹操重賢愛士,因此手下謀臣良將眾多,這些謀臣良將積極為曹操出謀劃策、南征北戰,終於幫助曹操順利統一瞭中國北方,助曹魏在三國爭霸中漸漸壯大。
當然,話說回來,曹操帳下謀士雖多,但真正頂尖的隻有九個,被稱為“九大謀主”,他們分別是:荀彧、程昱、荀攸、戲志才、郭嘉、賈詡、劉曄、司馬懿、蔣濟。
在曹操的這九大謀主當中,到底誰是一哥的爭論似乎一直沒有停止過。有人認為一哥是“三國第一鬼才”郭嘉,也有人認為是“王佐之才”荀彧。但是,綜合來看,荀彧或許才是曹操帳下的第一大謀士,因為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此外,荀彧還為曹操舉薦瞭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一大批優秀人才,且其中3位都是“九大謀主”之一。如果加上荀彧自己就幾乎占據瞭曹操身邊九大謀主的半壁江山!因此,荀彧作為第一大謀士應該是無可厚非的。
如果荀彧排第一,那誰應該排第二呢?有人說,第二總該輪到郭嘉瞭吧?未必,不少人認為,第二應該是地位僅次於荀彧的荀攸(荀彧的侄子,但比荀彧大6歲)。原因也很簡單,曹操出征時經常把荀攸帶在身邊做隨軍參謀,而且荀攸是曹操親設的正牌軍師,但郭嘉隻是軍師祭酒。
論功排輩之後,我們來看看曹操對荀攸的評價,很有意思,因為曹操既說過“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這樣把荀攸誇上天的話,也說過“智可及,愚不可及”這樣好像在罵荀攸特別愚蠢的話!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前面我們已經講瞭,曹操出征時經常把荀攸帶在身邊做軍事參謀。但為什麼把荀攸帶在身邊呢?這主要是因為荀攸是一位傑出的戰術傢,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因此,荀攸深受曹操稱贊,被公認為曹操的“謀主”。
有人可能會想,荀攸真有這麼厲害嗎?還真有。荀攸曾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佈,後又在經典的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中獻計讓關羽斬顏良、誅文醜,為曹操戰勝袁紹立下瞭大功。而且荀攸還力排眾議,讓曹洪接受瞭張郃的投降,使曹操帳下又多瞭一員大將(後張郃成為曹操帳下的“五子良將”之一)。袁紹去世後,其子紛紛相爭,荀攸抓住劉表不敢主動攻擊的弱點,建議曹操先把劉表擱置一旁,集中精力一舉消滅袁氏一族,從而幫助曹操一統江北。
正因為如此,曹操在評價荀攸時才會說,“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通過曹操的這番話,我們可以看出荀攸在曹操心目中占有非常之高的地位。
但是,對於荀攸,曹操還說過一句話,“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甯武不能過也。”
有人可能看不懂瞭,曹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智可及,愚不可及”這話聽著怎麼那麼像罵人呢!
恰恰相反,“智可及,愚不可及”這句話並不是在說荀攸愚蠢無比,反而是曹操在高度贊揚荀攸,意思是“荀攸聰明的一面大傢尚可以學習趕上,但是他大智若愚的一面則是大傢學也學不來的”。
那曹操為什麼要說這番話呢?主要原因是因為荀攸行事周密、為人低調!荀攸雖然智謀過人、計策百出,但是他卻很少出風頭,從不自吹自擂,更不會搶功。這一點從他的名氣和地位之間的反差就能看出來,荀攸的地位僅次於荀彧,但是名氣卻比荀彧、郭嘉、賈詡等人小得多!
正是出於對荀攸這種默默無聞的行事風格的贊賞,曹操才給瞭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這樣的高度評價!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曹操說這番話其實是在為荀攸揚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