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貓是怎麼一步步變成寵物的?歷史上的頭號貓奴竟然是陸遊?

貓是怎麼一步步變成寵物的?歷史上的頭號貓奴竟然是陸遊?

時間:2019-07-23 10:00:4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貓是怎麼一步步變成寵物的?歷史上的頭號貓奴竟然是陸遊?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在古代,人們養動物基本上都是因為動物能幫助勞作,或者有別的用處。例如狗可以放牧還能看傢,但飼養完全沒有用處隻是養著好看,或者當寵物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貓就是這樣一個存在。貓既不能勞作也不能看傢,而且性格還比較高冷,那古人有沒有養貓的習慣呢?其實也有,古代很早以前便有把貓當寵物的例子存在。下面就為大傢講講貓在古代是怎麼一步步變成人人都愛的傢寵的。

“養貓、吸貓、擼貓”這些在互聯網時代盛行起來的名詞其實並不是互聯網時代的專利,從古至今,數不勝數的皇族貴胄、文人墨客匍匐於可愛的貓爪下,心甘情願做一隻貓奴,借以能夠釋放一天的勞累。

貓咪憑借乖巧的外表,實在是萌化瞭太多人的心,因為貓咪對人類有著很強大的治愈功能。但是正所謂往事不堪回首,您一定想象不到如此可愛的貓咪在歷史上的命運也算是一波三折瞭,在歷史上不光受到過極其恩寵的待遇,也遭受過相當嚴重的打擊,今天我們來瞭解一下貓咪在每個時代分別是怎樣的地位。

你可能聽說過“歐洲黑死病”,但是你是否知道歷史上最殘忍的“屠貓運動”呢,鏟屎官們看瞭之後一定會覺得很憤怒。

在14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歐洲,平民生活是極其悲慘的,黑死病鼠疫的爆發給人類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災難,毀滅瞭太多的傢庭,占據當時歐洲總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失去生命。而就在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早期,對貓的大肆虐殺在歐洲成為瞭一種令人瘋狂追捧的運動,有人認為這一運動是影響歐洲黑死病爆發的間接因素,因為貓類的大批量遭到虐殺,使得鼠類快速成長起來,老鼠是黑死病傳播的重要工具,因此歐洲人的虐貓行為更加加劇瞭黑死病的傳播速度,也是為自己的愚昧行為付出瞭慘痛的代價。

但是在黑死病極速蔓延的時代,歐洲人流傳貓是瘟疫的傳播者,是瘟神的象征,而為瞭將瘟神趕跑,就開始瞭對貓的大規模屠殺並且公開焚燒,這一愚蠢的行為不但沒有抵制黑死病的傳播,反而給黑死病推波助瀾,又加劇瞭人們對貓的恐懼與厭惡。

事出必有因,13世紀以前喵星人的待遇還是不錯的,那麼為什麼到瞭中世紀就成瞭人們避而遠之的邪靈瞭呢?

貓生性孤獨,與人交往不會表現出像小狗那樣的親近,也不像狗那樣百依百順特別依賴主人。因此在中世紀的許多寓言故事中,貓的出現往往代表著反面角色,尤其是黑貓更是被認為魔鬼、女巫、奸邪一樣等許多貶義代名詞的化身,基督教徒們對黑貓也痛下殺手,如果有人對貓產生瞭同情,就認為這個人是魔鬼的信徒。

從近代早期的歐洲開始,殘忍殺戮貓的行為由起初宗教的迷信思想轉變為全歐洲人熱衷的活動,當時的大多數人都普遍認為貓身上帶有一種邪惡的靈魂,他們對待貓的手段之殘忍讓人不寒而栗。

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加冕禮上,為瞭表明女王掃除異端的決心,不惜將上千隻活貓抓來放到網兜子被人們殘忍燒死。在英格蘭1563年頒佈的法令《巫術法案》中,養貓被看作為是一種“邪惡的行為”,在誰傢有貓誰就是女巫,貓主人要被監禁或極刑。

屠貓行動尤為盛行的時期是在中古時代到直到16世紀近代早期的法國,在廣場等人流聚集的地方大肆焚燒活貓居然成為瞭全民重要的娛樂休閑活動。在這些可憐貓咪的哀嚎聲中,人們非但沒有一絲的愧疚,反而歡聲大笑,手裡沾滿瞭動物的鮮血,這些人真是喪心病狂,手段殘忍至極。

實在是難以想象像貓這麼可愛、傲嬌的動物曾經會遭受如此的虐待,如今這段瘋狂的“屠貓運動”永久成為瞭歷史,還好如今的人類是理智善良的。

貓咪的幸福生活要開始瞭,那麼作為貓咪會最願意生活在哪個時代呢?

假如你是一隻貓,你最願意停留在哪個時代呢?其實在歷史上,“貓奴”很早就出現瞭,古今中外許多歷史名人也有許多著名的大貓奴,貓咪陪伴人類已經好幾千年瞭,那麼人類到底是怎麼樣一步一步的變成“貓奴”的呢?

較多的證據和資料記載貓最早出現在古埃及,在古埃及貓的地位是不可小覷的,在古埃及貓是神靈的化身,是正義的使者,人類是不可以輕易接近的。

那中國的貓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在東漢時期貓是跟著佛教一起傳入中國的,因為老鼠破壞瞭佛經,於是就將貓找來“教訓”這些老鼠,所以這還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有關於貓的記載及文獻是中國西周時代的《詩經‧大雅‧韓奕》,當中內容寫到:“有熊有羆,有貓有虎。”

既然在詩句中將貓與熊和虎等猛獸並列在一起,可見此處的貓肯定不是指傢貓。

戰國時《莊子‧秋水》中提到“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裡,捕鼠不如貍狌。”貍狌在中國的古代指的往往是野貓,但是考慮到前面騏驥驊騮都是馴養的駿馬,算作傢畜一類,貍狌又能擅長捉老鼠,明顯指的是傢貓。

到瞭西漢初年,據《禮記‧郊特牲》中才真正明確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這個基本能夠肯定,貓作為一種傢畜,已經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瞭,華夏第一批鏟屎官也已經出現瞭。

輝煌的大唐盛世早期養貓、吸貓的想象是極其普遍的,一代女皇武則天是個大貓奴,將各種各樣的名貓盡收囊中,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被武則天剁去手腳泡到酒缸裡面的蕭淑妃在死前發誓,詛咒武則天來世變成一隻老鼠,自己變成一隻貓,要咬斷武則天的喉嚨,就連電視劇也出現過此場景,武則天聽到此話後,也是很害怕,於是下令皇宮內禁止養貓。於是大明皇宮中的貓就成瞭流浪貓。後來貓被視作是奸邪的象征,後來一般人傢也不敢養貓瞭。

到瞭明朝,明朝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對貓就十分喜愛,他比較熱衷於畫畫,其中有一副非常有名畫的叫做《花下貍貓圖軸》,後來朱瞻基的這幅畫落到瞭乾隆皇帝手中,乾隆皇帝在這幅畫中看到這兩隻可愛的小花貓不禁吟詩一首!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貓奴從古代就有瞭。但要說歷史上最有名的頭號貓奴,一定是非陸遊莫屬瞭。

陸遊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陸遊一生中所作的詩詞頗豐,他為瞭表達對貓的喜愛,pick自己喜歡的貓咪也寫下瞭不少的“情詩”,比如“粉鼻兒、雪兒”。

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有這樣一句詩:“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貍奴是指古人對貓的昵稱)。意思是說在下著大雨的天氣裡,在傢中圍著氈、烤著火,守著貓,真是人生美滋滋一大樂事!在陸遊的心裡,貓算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瞭。

在《獨酌罷夜坐》中又寫道:“勿生孤寂念,道伴大貍奴”,陸遊退居之後幸好有貓的陪伴,晚年生活才不至於孤獨。這樣類似的“情詩”高達十二首,可見陸遊對貓的癡迷程度。

二號“貓奴”——嘉靖皇帝

如果在皇宮中做一隻貓,其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在皇宮中,飼養一些珍禽異獸不足為奇,但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偏偏愛貓之深,甚至給人一種人不如貓的感覺。嘉靖皇帝為瞭貓還專門開辟瞭一個養貓的嶄新辦事機構——“貓兒房”,這些貓不光有專人伺候甚至還根據多個方面選出佼佼者給貓封印瞭官銜,稱之為“貓丫頭、貓老爺”,從這些官銜中也能看出他對貓的愛意綿綿。

他有一隻最喜歡的貓,名字叫做霜眉,這隻貓不光外形漂亮而且通人性,外表長似一隻獅子。無論嘉靖皇帝吃飯、睡覺、看書都有霜眉陪在身邊,甚至有人由此戲稱嘉靖皇帝20多年都不上朝的原因與這隻貓有關。後來霜眉臨死前低聲哀嚎兩聲就找瞭一個地方默默地死去瞭,霜眉死後嘉興皇帝痛苦萬分,幾天幾夜合不上眼,打算給這隻貓厚葬,命人給這隻貓量身定做瞭一個金的棺材,被葬在瞭北京故宮北邊兒的萬壽山, 貓還享受瞭這麼高的皇傢禮遇,也算是不白活一次瞭。

兩廣總督張之洞,也是一位地道的老貓奴。

他的堂兄張之萬在寫信給弟弟張之京時,這樣寫道:

“香濤(張之洞)飲食起居,無往不謬。性又喜畜貓,臥室中常有數十頭,每親自飼之食。貓有時遺矢於書上,輒自取手帕拭凈,不以為穢。且向左右侍者說:貓本無知,不可責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

就是說有一次他發現瞭他的貓排泄在瞭他的書上,張之洞自己拿出手帕將其擦拭幹凈,根本沒有放在心上,而且還告訴身邊的隨從貓不懂事不能責怪貓,如果是人做出瞭這樣的事就不能原諒瞭。

還有一位超級鏟屎官,就是慈禧太後老佛爺,一個極其具有政治野心的狠角色。

要說想看到她和顏悅色的一面確實很難,但是偏偏有一隻叫做玉獅子的貓能讓她展現出溫和的一面,玉獅子可是老佛爺的“心尖子。”《宮女談往錄》當中記載著一個叫做小娟子的宮女,就是專門負責玉獅子的日常起居,寸步不離地照顧玉獅子。玉獅子的喜怒哀樂直接影響著慈禧太後的心情,她甚至不會主動驚擾沉睡的玉獅子。

遠在歐洲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同樣也是一個大貓奴,前文說瞭,在中世紀歐洲人普遍認為貓是不吉利的東西,甚至是在黑死病泛濫的時候都沒有把貓拿出來捉老鼠,一樣是格殺勿論。路易十五繼位以後就下令禁止屠殺貓,而且勒令知識分子多多產出關於貓的文章,對貓進行瞭正面的宣傳,憑借著他一個人的頑強力,基本做到瞭以正視聽,結束瞭歐洲人民普遍怕貓憎貓的歷史。

在同一時期的清朝的嘉慶三年,中國人有瞭第一部供養貓主子的心得體會《貓乘》,這本書真是催生瞭一大批“貓奴”的誕生,而且向全社會介紹瞭如何科學地挑選貓和飼養貓,並且總結瞭身為鏟屎官會收獲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妙處。

歷史上也有許多愛貓的外國文人墨客,為瞭自己喜愛的貓創作瞭很多文學作品:例如萊辛的《老婦與貓》、夏目漱石的《我是貓》、海明威《雨裡的貓》等等,實在是不勝枚舉。

故宮雖說時過境遷,從帝王獨享的皇宮成為老百姓愛逛的博物館,但是故宮裡的貓還在,我們仿佛依然能通過它們感受到昔日故宮中的歲月。馬未都馬爺的網紅觀復貓也早成為京城一景。在這裡提醒一下已經成為或正準備成為鏟屎官的各位朋友,既然我們選擇瞭飼養貓咪,我們就要善待它們,把它們當成我們親密的朋友,如果不愛,請不要傷害!願屏幕前的愛貓的你也能擁有一隻可愛的喵星人!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