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古時候也有交通規則嗎 如果在鬧市飆車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時間:2019-07-23 10:52:1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交通規則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給大傢帶來便利。其實,在古代,從唐朝開始,隨著城市的發展,繁華的街道上,行人與馬車並存的情況逐漸增多,因此,出於安全的考慮,唐代皇帝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瞭一些交通規則。

比如唐朝的“儀制令”就是較早的關於交通方面的禮儀規范。它的主要內容用十二字就能概括:“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在宋朝,“儀制令”被刻在石碑或木板上,立於大街要道,以提醒行人和車輛遵守規則。除此之外,在唐律及宋刑中,也有不少關於交通的規定,比如不準在鬧市或人眾處跑馬,不準在道路上設置障礙等。如果違反瞭規定,同樣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唐朝初創的行進原則如今駕車上路,英國等部分國傢靠左行駛,而包括中國在內的部分國傢則是靠右行駛。靠左還是靠右,與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有著莫大的關系。我國靠右行的規則最初由軍隊設立。中國古代戰士都是用右肩扛著兵器,當兩支隊伍在行進中相遇時,為避免兵器相撞,都自動靠右行走,把左面讓給迎面而來的軍隊。到瞭唐代,“右側通行”有瞭明文規定。
為何在唐代會出現呢?因為唐朝重視道路建設,唐太宗即位不久就頒下詔書,在全國范圍內保持道路的暢通無阻,對道路的保養也有明文規定,不準任意破環,不準侵占道路用地,不準亂伐行道樹,並隨時註意保養。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