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早期一直得不到重用,隻因他身上的一個缺陷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龐統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軍師”,有以主謀劃施詐者。如新莽末,隗器聘方望為軍師,囂之部將高峻有軍師皇甫文。漢末,荀攸、華歆均任軍師。在《三國演義》中,魏國、蜀國、吳國這三個國傢的實力最是強勁的,從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這些國傢之間的爭鬥,最少不瞭的就是軍師的出謀劃策。

說到三國時期的軍師,相信大傢腦中浮現出來的第一個人物就是諸葛亮。而諸葛亮的大名不僅僅是在我國傢喻戶曉,放在亞洲的任何一個國傢那也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可是,今天的我們不聊諸葛亮,而是談談諸葛亮的忘年好友——龐統。
龐統與諸葛亮並稱為“臥龍鳳雛”,當時,司馬徽對他們二人的評價是:“臥龍鳳雛,兩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由此可見,龐統的才能並不在諸葛亮之下。可是,為什麼會造成如今世人皆知諸葛亮,但是,卻沒有幾人記得龐統呢?

是什麼原因造成瞭如今的局面?
或許,是因為世人覺得此人從外貌上來看就不太聰明,又或許是因為龐統太過樸實,因而,在年少時,龐統並不出名。又或許,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吧。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龐統二十歲的時候,遇到瞭司馬徽,且二人相談甚歡。
司馬徽被龐統的才能所震驚,便說道:“南州士子再沒有一人可以與龐統相比。”從此,龐統也漸漸地被人們所熟知,而司馬徽也算是龐統的伯樂瞭吧。因為,得到瞭司馬徽的賞識,龐統終於得到瞭一些重用。
龐統非常註重道德修養,對老人、小孩的照顧也十分的重視。所以,當他稱贊別人的時候通常會言過其實。有人覺得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覺得:這個世上的好人永遠比壞人少,而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幫這群行善之人建立信心,從而,促使他們去幫助更多的人。
然而,龐統入軍後,並沒有因此而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剛開始的時候,龐統是周瑜身邊的幕僚,直到周瑜死後,才被魯肅引薦給孫權,但是,孫權因嫌棄龐統相貌太過醜陋,並不打算重用他。之後,他被諸葛亮帶回蜀國,幾經周轉,終於在劉備那裡一展宏圖,和諸葛亮一起成為瞭劉備麾下的軍師中郎將。
那麼,龐統究竟是如何到劉備麾下的呢?
起初,龐統在面見劉備的時候,身上有兩封舉薦信:一封是魯肅寫的;一封是諸葛亮寫的。但是,劉備在見到龐統第一面的時候,也是非常嫌棄龐統的樣貌,於是,便把他直接打發到瞭耒陽縣,做瞭一個小官。
可是,剛上任不久,他便被人給舉報瞭,說是龐統不務正業、玩忽職守。於是,劉備便派張飛前來查探。可是,當張飛到達耒陽後,看到的卻是龐統幾乎沒用多久時間便把存瞭一個月的政事全部處理完瞭,隨後,龐統就拿出瞭魯肅的舉薦信。

這裡,龐統為什麼沒有拿出諸葛亮的舉薦信呢?
我想,他應該還是被鳳雛的虛名給左右瞭,畢竟,鳳雛與臥龍齊名,若是拿出諸葛亮的舉薦信的話,怕會感覺低人一等,心中難免會不痛快。記得魯肅曾說過:“龐統絕非百裡之才。”而能與諸葛亮並駕齊驅之人,又如何能簡單的瞭呢?
世人都知火燒赤壁是諸葛亮能掐會算,招來的東南風。可是,大傢有沒有想過,火燒赤壁之所以可以成功,僅僅隻需要一場風就可以瞭嗎?不是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條件,那就是曹操的戰船必須是連起來的。
要想讓曹操的戰船連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這時,假意投奔曹操的龐統,便起到瞭關鍵性的作用。正是有瞭龐統為曹操獻計,讓所有的戰船都連瞭起來,才有瞭後面諸葛亮招來的東南風,火燒赤壁一舉奪勝。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龐統卻是英年早逝,僅享年三十六歲。
縱觀龐統這一生,雖有才學,終得劉備賞識,但是,卻始終蓋不住他的一身傲氣。因不聽勸阻,執意率眾將士攻城,而被飛箭擊中身亡。死後,劉備十分痛惜,為其親自挑選墓地,葬於落鳳坡。
都說臥龍鳳雛,兩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可是,為何劉備都得到瞭,卻還是沒能安定天下呢?按道理來說,劉備應該一統三國都對呀。
其實,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到,他隻說:得到諸葛亮和龐統其中一人,就可以得到天下,卻沒說若是得到他們二人,會是什麼後果。更何況,諸葛亮和龐統的性格差異甚大,處事方法也不同,所以,他二人並不適合合作。
諸葛亮的計策都是屬於穩中求勝的,而龐統就屬於那種膽大,喜歡快刀斬亂麻的人。正所謂正正得負,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魯肅說龐統並非百裡之才,那他究竟是幾裡之才呢?鳳雛既與臥龍齊名,那世人又為何隻知諸葛亮而不識龐統呢?
龐統祠墓又名龍鳳祠。在四川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側。龐統祠墓為建安十九年中流矢卒後,蜀漢昭烈帝劉備所建。王屏蕃亂蜀,墓、祠均毀。清康熙三十年修復,現存大門、正殿、兩側亭、棲鳳殿,祠外為龐統墓。祠、墓周圍松柏千株,鬱鬱蔥蔥,風景如畫。